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paperNew
2025, 03, v.34 29-36
国内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的阶段、热点主题、演进趋势及展望
基金项目(Foundation): 2023年度内蒙古自治区直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福利治理视域下内蒙古农村牧区留守儿童教育支持体系优化研究”(项目编号:2023QNJS18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邮箱(Email):
DOI:
摘要: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学界关于留守儿童教育主题的研究成果丰硕。这种情形下,对现有研究进行梳理,对于今后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的持续跟进及政策实践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COOC/VOSviewer文献分析软件对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中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的相关成果进行了科学知识图谱分析。研究发现: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经历了起步、快速发展和逐步回落三个阶段;研究热点聚焦于留守儿童义务教育、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教育支持系统构建以及教育公平与乡村振兴等四个主题;研究总体呈现出视野越来越宽广、内容越来越丰富、方法越来越精细化的趋势。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城镇留守儿童教育将是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

Abstract: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is century, there have been fruitful research achievements on the theme of education for leftbehind children in the domestic academic. In this case, combing the existing resear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tinuous followup of left-behind children 's education research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policy practice in the future. This paper uses COOC/VOS viewer literature analysis software to analyze the scientific knowledge map of the relevant achievements of the research on the education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the CNKI journal database.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education research of left-behind children has experienced three stages: starting, rapid development and gradual decline. The research focuses on four themes: compulsory education for left-behind children, mental health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 support system, education equity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 research in general shows a trend towards a wider and wider perspective, a richer and richer content, and a more refined methodology. The education of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and urban left-behind childre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will be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future research.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人口基金:《2020年中国儿童人口状况:事实与数据》,登录自国家统计局(https://www.stats.gov.cn/zs/tjwh/tjkw/tjzl/202304/P020230419425666818737.pdf)。

(1)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间题研究课题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教育研究》,2004年第10期。

(2)刘屹、唐绍洪:《对“留守儿童”亲情教育缺失的理性思考》,《社会科学家》,2006年第6期。

(3)陈达云:《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农村教育的思考》,《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第8期。

(4)裴小梅:《“留守儿童”犯罪的社会干预》,《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5)魏向赤:《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农村教育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经济研究参考》,2008年第32期。

(6)王秋香:《“留守儿童”权益保障与和谐农村构建》,《理论学刊》,2008年第3期。

(1)参见:程志超、张涛:《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保护政策研究》,《东岳论丛》,2016年第2期;佟丽华:《解读国务院留守儿童保护政策》,《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6年第4期;王玉香、吴立忠:《我国留守儿童政策的演进过程与特点研究》,《青年探索》,2016年第5期。

(2)江立华:《留守儿童问题的建构与研究反思》,《人文杂志》,2011年第3期。

(1)周爱民、王亚:《留守儿童教育公平问题及其治理对策》,《湖南社会科学》,2021年第3期。

(2)潘璐:《留守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与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成》,《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

(3)李松:《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环境、心理健康及学业成绩的分析》,《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第9期。

(4)赵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5)邓红、徐子涵:《西部民族地区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基于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476名初中生的调查与分析》,《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

(6)参见:廖传景、吴继霞、张进辅:《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研究:安全感的视角》,《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年第3期;韩黎、袁纪玮、龙艳:《苔花盛开如牡丹?农村留守儿童负性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2021年第2期。

(1)参见:江立华:《乡村文化的衰落与留守儿童的困境》,《江海学刊》,2011年第4期;吕宾、俞睿:《城镇化进程中留守儿童乡村文化认同危机及对策》,《宁夏社会科学》,2016年第4期。

(2)参见:余丽:《肇庆留守儿童学校氛围孤独感和情绪行为问题的关系》,《中国学校卫生》,2017年第6期;梁芹生:《农村留守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进展》,《中国学校卫生》,2018年第1期。

(3)参见:周宗奎、孙晓军、刘亚、周东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邬志辉、李静美:《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査报告》,《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

(4)郭申阳、孙晓冬、彭瑾、方奕华:《留守儿童的社会心理健康--来自陕西省泾阳县一个随机大样本调查的发现》,《人口与社会》,2019年第6期。

(5)参见:王瑶、景维民、张雪凯:《留守儿童获得了更多的家庭教育投入吗?--基于CEPS数据的实证分析》,《南方人口》,2019年第6期;梁在、李文利:《从留守经历的视角分析农村儿童家庭教育投入》,《人口学刊》,2021年第1期。

(6)郭方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方式问题及转变》,《教育评论》,2017年第10期。

(7)张礼、蔡岳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学前教育研究》,2008年第7期。

(8)周琢虹:《家庭教育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与对策》,《江西社会科学》,2013年第11期。

(9)邓纯考:《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困境与学校教育对策--对浙南R市的调查与实践》,《浙江社会科学》,2012年第5期。

(10)银小兰、朱翠英、王东方:《教育生态环境对农村儿童心理资本的影响--基于1686名农村儿童的问卷调查数据》,《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

(11)郭忠玲:《对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问题的思考--以河南省为例》,《河南社会科学》,2013年第3期。

(12)郑航、喻立文:《推动农村留守儿童帮扶工作全面展开--基于政策法规层面的理性思考》,《人民论坛》,2015年第26期。

(13)郭熙婷、宋艳:《多源流理论视域下留守儿童受教育权问题探析》,《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年第25期。

(14)熊亚:《公共政策视野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讨》,《江西教育科研》,2007年第1期。

(15)杜晓晴、周小舟、邓雨薇:《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以北京歌路营教育咨询中心为例》,《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8年第2期。

(16)参见:段成荣、吕利丹、王宗萍:《城市化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年第3期;郝文武:《建立以校为主的农村家校合作教育共同体》,《当代教育与文化》,2020年第4期;戴斌荣:《基于家校政协同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年第22期。

(1)薛海平、王东、巫锡炜:《课外补习对义务教育留守儿童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年第3期。

(2)许锋华、马祥:《“双减”政策下乡村学校课后服务:意义、困境与优化路径》,《当代教育论坛》,2023年第4期。

(3)参见:张姝婧:《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社会支持网络构建》,《农业经济》,2020年第5期;刘先华:《乡村振兴背景下留守儿童教育与关爱体系的完善与创新》,《农业经济》,2020年第12期;周春芳、苏群、张立冬:《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留守儿童人力资本质量研究》,《江海学刊》,2021年第3期。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G353.1;G521

引用信息:

[1]闫金山.国内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的阶段、热点主题、演进趋势及展望[J].北京青年研究,2025,34(03):29-36.

基金信息:

2023年度内蒙古自治区直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福利治理视域下内蒙古农村牧区留守儿童教育支持体系优化研究”(项目编号:2023QNJS18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检 索 高级检索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