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paperNew
2025, 03, v.34 37-45
初中生生命价值观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
基金项目(Foundation):
邮箱(Email):
DOI:
摘要:

为考察初中生生命价值观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以及心理韧性在二者间的中介作用,本研究以873名初中生为被试,使用《初中生生命价值观正式问卷》《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通过SPSS、Amos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1)初中生的生命价值观(M=116.34)、心理韧性(M=96.75)和主观幸福感(M=36.48)处于中等水平,并在性别、学校类型等人口学变量上有显著差异。(2)生命价值观与心理韧性呈显著正相关(r=0.69,p<0.01);生命价值观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r=0.70,p<0.01);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r=0.78,p<0.01)。(3)心理韧性在生命价值观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生命价值观不仅对主观幸福感具有直接影响,还可以通过心理韧性来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

Abstract: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mechanism of the influence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fe values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the mediating role of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between the two,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with 873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s subjects using the Formal Questionnaire o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fe Values, Adolescents'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Inventory,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Scale.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SPSS and Amo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1)life values(M=116.34),psychological resilience(M=96.75),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M=36.48)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ere at an intermediate level. And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emographic variables such as gender and school type.(2)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life values and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r=0.69, p<0.01); life values were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ubjective well-being(r=0.70, p<0.01); and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was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ubjective well-being(r=0.78, p<0.01).(3)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plays a partial mediating role between life value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and life values not only have a direct effect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but also indirectly affect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ough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参考文献

(1)俞国良:《中国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及其教育启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2年第4期。

(2)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2023年4月27日。

(3) Diener,E.,Suh,E.M.,Lucas,R.E.,&Smith,H.E,“Subjective Well-Being: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9,125(2):276.

(4)王鑫强、张大均:《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述评及其研究展望》,《中国特殊教育》,2011年第10期。

(1)林桦:《自我决定理论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

(2)陈秀娣:《儿童青少年生命认知及生命价值观的发展特点》,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

(3) Ryan,Richard M.,and Edward L.Deci,“Brick by brick:The origins,development,and future of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Advances in motivation science.,Vol.6.Elsevier,2019:111-156.

(4)罗金玲:《大学生生命价值观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5年。

(5)吴玲玲:《高中生生命价值观、亲子沟通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教育启示》,云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23年。

(6)朱佳隽:《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和幸福感的关系研究》,《成人教育》,2012年第4期。

(7)席居哲、左志宏、Wu Wei:《心理韧性研究诸进路》,《心理科学进展》,2012年第9期。

(8)蒋玉涵、李义安:《高中生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第11期。

(9)曾玲娟:《初中生心理韧性对其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研究》,《教育导刊》,2017年第10期。

(10)阮思贤(Kate Nguyen):《东西方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故事讲述、价值观与心理弹性之间的关系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5年。

(11)李戬:《生命教育对创伤后应激障碍之效应研究》,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13年。

(12)熊猛、叶一舵:《积极心理资本的结构、功能及干预研究述评》,《心理与行为研究》,2016年第6期。

(1)李洋、马姗姗:《初中生生命价值观问卷编制及调查》,《未来与发展》,2020年第3期。

(2)胡月琴、甘怡群:《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和效度验证》,《心理学报》,2008年8期。

(3)熊承清、许远理:《生活满意度量表中文版在民众中使用的信度和效度》,《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第8期。

(4)黄丽、杨廷忠、季忠民:《正性负性情绪量表的中国人群适用性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第1期。

(5)张兴贵:《青少年学生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华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年。

(6) Chen B,Luo L,Wu X,et al:“Are the Lower Class Really Unhappy?Social Clas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Chinese Adolescents:Moderating Role of Sense of Control and Mediating Role of Self-Esteem”,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2021,22(2)。

(7)邵蕾、董妍、冯嘉溪:《社会排斥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社会认同和控制感的链式中介作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0年第2期。

(1)周浩、龙立荣:《共同方法偏差的统计检验与控制方法》,《心理科学进展》,2004年第6期。

(1)李洋、马姗姗:《初中生生命价值观问卷编制及调查》,《未来与发展》,2020年第3期。

(2)李梦真:《正念冥想团体辅导对初中生生命价值观的干预研究》,南昌大学(硕士论文),2023年。

(3)曹晓晴:《“00后”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山东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21年。

(4)吴玲玲:《高中生生命价值观、亲子沟通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教育启示》,云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23年。

(5)李懿姝:《后疫情时代初中生生命态度与心理弹性和负性情绪的关系及干预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22年。

(6)陈振圻:《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20年。

(7)周塬:《生命意义感、心理弹性、压力知觉与手机依赖的关系及干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22年。

(8)胡广珍:《自我同情对初中生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情绪调节与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作用》,扬州大学(硕士论文),2021年。

(9)周芷同:《高中生学业压力、心理韧性、社会支持和焦虑的关系研究》,《牡丹江师范学院》,2023年。

(10)陈超鹏:《社交焦虑对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社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及其干预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23年。

(11)李东奇:《初中生母亲教养方式、人际关系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干预研究》,闽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23年。

(12)丁长青:《初中生主观幸福感、学业投入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兰州大学(硕士论文),2019年。

(1)吴玲玲:《高中生生命价值观、亲子沟通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教育启示》,云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23年。

(2)张佳慧:《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20年。

(3)阮思贤(Kate Nguyen):《东西方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故事讲述、价值观与心理弹性之间的关系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5年。

(4)谭华玉、黎光明:《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无聊状态的关系--心理弹性的中介效应》,《教育学术月刊》,2019年第2期。

(5)曾玲娟:《初中生心理韧性对其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研究》,《教育导刊》,2017年第10期。

(6)谢家树、李杰、易嫦娥、邓多林:《初中生生活事件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年第4期。

(7)赵君、苏荣坤、孙彦:《大学生心理弹性与人格、生活满意度及正负情绪的关系》,《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G444

引用信息:

[1]杜可欣.初中生生命价值观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J].北京青年研究,2025,34(03):37-45.

基金信息:

检 索 高级检索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