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2016 01 v.25;No.94 41-46
微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生成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金项目(Foundation): 2012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途径研究”(项目编号:2012SJD88006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邮箱(Email):
DOI:
中文作者单位:

江南大学党委办公室;

摘要(Abstract):

近年来,微博、微信、微视等微媒介凭借超高的人气用户和增长趋势强力推动着"微时代"的到来,给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带来严峻挑战。基于不同的视角,"微时代"呈现不同的复杂语义。微媒介"裂变式"的传播路径、"碎片化"的呈现方式、"把关人"的角色缺失以及学生"青春期"的内在制约都对高校网络舆情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从搭建"微平台"、培养"微意识"、提升"微技巧"、丰富"微内容"、增强"微力量"五个方面,提出了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和管理的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KeyWords): 微时代;;危舆情;;微应对;;舆情引导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5-02-3。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6页。

[3]杨威:《“微时代”中思想政治工作如何突破》,《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年第4期。

[4]陈少徐、曾建平:《微博裂变式传播下的公共治理转型》,《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5]李琼、张菁等:《微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应对路径研究》,《青少年研究》,2014年第1期。

[6]杨立淮、徐百成:《“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中国青年研究》,2011年第3期。

[7]李开复:《微博改变一切》,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51页。

[8]武汉大学互联网科学研究中心:《2012年腾讯高校微博发展报告》,2012-12-24。

[9]缪志波:《浅析微博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监测与引导》,《当代教育论坛》,2012年第1期。

[10]童卫丰:《“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G647;G206

引用信息:

[1]张菁,马素伟.微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生成与应对策略研究[J].北京青年研究,2016,25(01):41-46.

基金信息:

2012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途径研究”(项目编号:2012SJD88006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检 索 高级检索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