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
超大城市青年的婚育行为分析对于研究如何提振青年婚育意愿与行为水平和积极应对低生育水平问题具有重要前瞻价值和现实意义。基于第六次、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运用队列分析和比较分析方法,按照出生地与户籍登记地类型将北京青年人口分为四类,比较不同出生队列和性别的四类北京青年的初婚年龄、婚姻状态和生育状况的特征及变化,主要从受教育年限和工作单位类型等两个切入点探查了超大城市青年婚育行为的影响因素。在总结和讨论研究发现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青年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的针对性政策建议。
1,329 | 1 | 25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1]丁仁船、张吕瑾、严晓雨:《国外生育意愿研究经验对国内相关研究的启示与反思》,《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
[2]张霞、夏巧娟:《生育意愿与生育率研究进展》,《经济学动态》,2018年第12期。
[3]风笑天、张青松:《二十年城乡居民生育意愿变迁研究》,《市场与人口分析》,2002年第5期。
[4]顾宝昌、郑真真、马小红、杨菊华、周云:《生育意愿、生育行为和生育水平》,《人口研究》,2011年第2期。
[5]喻燕、吴泓庚、关孝灌:《适婚青年“租房结婚”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中国房地产》,2020年第9期。
[6]朱悦:《大学生家庭价值观对其结婚意愿的影响研究——以上海市在校大学生为例》,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21年。
[7]侯亚非、马小红、黄匡时:《北京城市女性独生子女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研究》,《人口与发展》,2008年第1期。
[8]侯亚非、马小红:《北京城市独生子女生育意愿研究》,《北京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9]田丰:《生育政策调整后中产阶级的生育意愿研究——基于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的调查》,《社会科学辑刊》,2017年第6期。
[10]王银浩、刘菊芬:《北京高校大学生中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生育意愿的差别研究》,《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8年第5期。
[11]赵琳华、吴瑞君、梁翠玲:《大城市“80后”群体生育意愿现状及差异分析——以上海静安区为例》,《人口与社会》,2014年第1期。
[12]陈蓉:《从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转变看我国大城市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效应——以上海为例》,《兰州学刊》,2018年第4期。
[13]陈蓉、顾宝昌:《低生育率社会的人口变动规律及其应对——以上海地区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为例》,《探索与争鸣》,2021年第7期。
[14]刘志鹏、陈佳纯、邬佳颖、龙月媚:《全面二孩政策下90后大学生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广州五所高校的调查研究》,《探求》,2017年第5期。
1.生育数量是已育女性生过的孩子数量,而不是存活孩子数量。
2 .以七普为例,受教育程度与受教育年限的转换如下:为上过学-0年,学前教育-3年,小学-6年,初中-9年,高中-12年,大学专科-15年,大学本科-16年,硕士研究生-19年,博士研究生22年。当然,这种方式只能是一种近似换算,不能做到完全准确,但对有效分析的影响利大于弊。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C913.1;C913.5
引用信息:
[1]王磊.超大城市青年的婚育行为特征与变化研究[J].北京青年研究,2023,32(02):25-36.
基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