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法学系;
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既是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也是在传递爱心和传播文明,进而影响和改善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调查表明,目前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氛围不浓,志愿服务的内容较单一、缺乏服务持续性,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动机较成熟,更为注重精神激励。为使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深入开展,需要加强宣传力度,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拓展社区志愿服务的领域;推进志愿服务立法进程;建立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平台,与校外的志愿组织结对。
1,212 | 23 | 10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1]田军.志愿服务理论与实践[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
[2]丁元竹,江汛清,谭建光.中国志愿服务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安国启.志愿行动在中国——中国青年志愿行动研究[M].北京:北京青年出版社,2001.
[4]沈杰.志愿行动:中国社会的探索与践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谭建光.志愿中国亲历与思考[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6]梁绿琦.志愿服务与大学生成才[J].北京教育,2005(2).
[7]张科,彭巧胤.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专业化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0(2).
[8]高嵘.美国志愿服务发展的历史考察及其借鉴价值[J].中国青年研究,2010(4).
[9]丁元竹.我国志愿服务的发展现状与问题[J].志愿服务论坛,2005(6).
[10]刘珊.大学生志愿服务:动机、类型及问题[J].陕西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5(3).
[11]张晋.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管理机制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0(13).
[12]余逸群.青年志愿服务的组织建设和保障机制[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3).
[13]张纪花.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激励机制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2009(3).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C916
引用信息:
[1]刘庆.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现状调查——以上海师范大学为例[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22(02):33-38.
基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