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0 | 7 | 34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在青年群体中盛行的"穷游"之风,在当代已经演进成一股青年亚文化浪潮,因此,站在消费主义的视角下,考察青年"穷游"的消费行为特征,以及他们如何通过"穷游"消费为自己构建起一个"穷游"亚文化青年群体形象及认同显得极为重要。研究中,逃离型、寻找型、拮据型青年穷游者的画像标示着"穷游"一族青年个体的崛起和抵抗,他们通过去传统化的旅游消费形式,以及技术工具符号性的呈现,实现了自己的身份认同与价值传递,但同时也不免走向"拜物"、"自恋"、"摆设"、"异化"等局限。
Abstract:The budget-minded travel is popular in youth groups and currently it has been evolving into a kind of tide in youth subculture, therefore, it seems quite important in the perspective of consumption to analyze the consumption features of the budget minded travel of the youth, and to find out how they can construct for themselves a subculture group image for budget minded travel and make the image accepted. The youth budget-minded traveler images of escaping style, searching style and hard-up style found in research mark the rise and resistance of the youth group of budget minded travelers. They have been realizing their acceptance of self-identity and the transmission of values through de-traditional style travel consumption and presentation of symbol-like technological tools, and at the same time, what inevitable are the limitations of the trends of fetishism, narcissism, showing-off and dissimilation.
[1]姜兰花:《抵抗、亚文化、表演:青年“穷游”现象的文化解读》,《北京青年研究》,2015年第3期。
[2]蔡骐:《从穷游亚文化看场景时代的新媒体赋权》,《现代传播》,2016年第12期。
[3][5][7](法)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刚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64页、第1页、第35页。
[4]林婧、刘静波、刘海滨、李婧:《旅游世界中的消费行为分析》,《商场现代化》,2015年第18期。
[6]朱敏、熊海峰:《互联网时代旅游的新玩法》,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年版,第6页。
[8]杨嫚:《消费与身份构建:一项关于武汉新生代农民工手机使用的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年第18期。
[9]姜兰花:《“穷游”青年的消费行为与文化功能》,《当代青年研究》,2017年第6期。
[10]Bennett A.Popular Music and Youth Culture:Music Identity and Place[M].London:Macmillan.2000:197.
1.关于“穷游”的定义,参见张镒、柯彬彬、苏欣慰:穷游研究——基于网络文本分析方法,《未来与发展》,2014年第7期;姜兰花:《抵抗、亚文化、表演:青年“穷游”现象的文化解读》,《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青少年导刊》,2015年第11期;蔡骐:从穷游亚文化看场景时代的新媒体赋权,《现代传播》,2016年第12期。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D669.5;F592
引用信息:
[1]姜兰花.“穷游”消费与青年身份构建的质性研究[J].北京青年研究,2018,27(03):28-37.
基金信息: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传播与文化视域下的青年“穷游”现象研究”(项目编号:JAS150886)的资金资助;;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课题“传播与文化视野下的青少年生命教育研究”(项目编号:ZZY1525)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