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paperNew
2025, 02, v.34 60-67
“45度青年”亚文化与青年积极心态透视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项目编号:2024WKCG010); 湖北省教育厅中青年理论家项目“异化与善治:新媒体传播环境下青年道德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ZD2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邮箱(Email):
DOI:
摘要:

近年来,“45度青年”以其独具弹性的话语表达使得青年网络丧文化的情感发生了从消极逃避到积极退守的细微转向,呈现出了不同的亚文化切面。结合青年的网络话语实践,“45度青年”除了表意青年在社会压力下的尴尬境遇,还隐喻了在自我和社会的结构张力之中停止怀疑与否定“精神内耗”、注重日常生活中“自我感受”、走出功绩社会下“自我剥削”、摆脱沉湎于困境“碌碌无为”的积极青年形象。深入挖掘“45度青年”亚文化的内涵不仅为了解当代青年的内心世界提供了新的窗口,还为把握亚文化的本土发展及青年价值观的引导提供了新的启示。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45-degree youth", with its unique elasticity of discourse expression, has made a subtle shift from passive avoidance to positive retreat of the youth's feelings of online depressed culture, presenting different subcultural facets.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of youth network discourse, "45-degree youth" not only expresses the embarrassing situation of youth under social pressure, but also metaphorizes the positive youth image of stopping doubting and denying "spiritual internal friction" in the structural tension of self and society, paying attention to "self-feeling" in daily life, getting out of "self-exploitation" under the merit society, and getting rid of "mediocrity" indulging in difficulties. Digging deep into the connotation of "45-degree youth" subculture not only provides a new window for understanding the inner world of contemporary youth, but also provides new enlightenment for grasping the local development of subculture and the guidance of youth values.

参考文献

(1)陈月飏、叶苹:《什么是“45°青年”?当代年轻人的中庸智慧》,登录自上观新闻(https://sghexport.shobserver.com/html/baijiahao/2023/12/26/1216097.html)。

(1)董扣艳:《“丧文化”现象与青年社会心态透视》,《中国青年研究》,2017年第11期。

(2)张萌:《亚文化谱系中的“佛系”网络流行语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18年第8期。

(3)林龙飞、高延雷:《“躺平青年”:一个结构性困境的解释》,《中国青年研究》,2021年第10期。

(4)马超:《“摆烂文化”的病理溯源、症候透视及诊治理路》,《思想理论教育》,2023第5期。

(5)张漫子:《“卷又卷不动,躺又躺不平”……45°人生:开启另一种可能》,《半月谈》,2022年第10期。

(6)马格:《青年“45度躺平”现象:表征、成因与应对》,《思想理论教育》,2024年第2期。

(7)杨仲迎、薛力宁:《“45度青年”的生成机理及其引导路向》,《中国青年研究》,2023年第12期。

(8)邢婷婷:《“45°青年”:张力之下的青年境遇及其社会心态》,《探索与争鸣》,2023年第2期。

(1)[德]乌尔里希·贝克,伊丽莎白·贝克:《个体化》,李荣山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37页。

(2)[英]雷蒙德·威廉斯:《漫长的革命》,倪伟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57页。

(1)[德]韩炳哲:《倦怠社会》,王一力译,中信出版社,2019年版,第81-82页。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2页。

(3)刘雅静:《“葛优躺”背后的退缩型主体--“丧文化”解读及其对策》,《中国青年研究》,2018年第4期。

(1)[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现代晚期的自我与社会》,赵旭东、方文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58页。

(2)骆郁廷:《“小我”与“大我”:价值引领的根本问题》,《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年第12期。

(3)[英]齐格蒙特·鲍曼:《流动的现代性》,欧阳景根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12页。

(1)付宇、李秀玫、桂勇:《以己观世:理解当代青年思想观念与社会心态》,《青年探索》,2024年第1期。

(2)闫翠娟:《我国青年亚文化的历史演进》,《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9年第3期。

(3)张亮:《当代中国青年亚文化总体特征与建构路径探究》,《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

(4)胡疆锋:《伯明翰学派青年亚文化理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23页。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C913.5

引用信息:

[1]谭亚莉,袁荷春.“45度青年”亚文化与青年积极心态透视[J].北京青年研究,2025,34(02):60-67.

基金信息:

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项目编号:2024WKCG010); 湖北省教育厅中青年理论家项目“异化与善治:新媒体传播环境下青年道德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ZD2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检 索 高级检索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