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2016 03 v.25;No.96 43-49
青少年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的表现、成因及解决对策
基金项目(Foundation): 2015年度四川省教育厅一般项目(人文社科)“高校青年教师敬业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6SB0072);; 四川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项目“成都理工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调查研究”(项目编号:CSZ15007);; 2014年度成都理工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项目(项目编号:10912-JXGG201520)的阶段性成果
邮箱(Email):
DOI:
中文作者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邮电大学国际学院;

摘要(Abstract):

作为"第一代网络原住民"的青少年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场域是网络世界。网络世界为青少年学生的学习、交友、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为其道德行为的失范提供了可能。青少年学生在网络中不同程度存在着有意或无意传播网络谣言、进行网络剽窃、实施网络暴力、实施网络犯罪等道德失范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青少年学生的生理心理正处于"疾风暴雨"阶段、互联网固有的一些特点以及社会转型期"价值真空"的存在等多种因素综合造成的。可通过学校教育、政府部门监管、道德榜样示范等途径加以解决。

关键词(KeyWords): 青少年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失范;;对策
参考文献

[1]《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全文),中国网信网(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507/23/t20150723_6022843_1.shtml)。

[2][11]《2014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中国网信网(http://www.cac.gov.cn/2015-06/04/c_1115506033.htm)。

[3]宜兆凯:《道德社会学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28页。

[4]檀传宝:《网络环境与青少年德育》,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83页。

[5]《网络谣言》,中国网(http://guoqing.china.com.cn/2012-04/01/content_25044828.htm)。

[6][美]喀薇丽·萨布拉玛妮安、[捷克]大卫·斯迈赫:《数字化的青年媒体在发展中的作用》,雷雳、马晓辉、张国华、周浩译,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4年版,第121页。

[7]刘守芬、孙晓芳:《论网络犯罪》,《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

[8]汤怡:《网络传播视域下的伦理失范与道德规制》,《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年第3期。

[9]刘行:《论网络世界的道德失范与重构》,《现代传播》,2004年第4期。

[10][英]齐格蒙特·鲍曼:《后现代伦理学》,张成岗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4页。

[12][美]班杜拉著:《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上册)》,林颖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9页。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G41

引用信息:

[1]陈淑丽,柏杨.青少年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的表现、成因及解决对策[J].北京青年研究,2016,25(03):43-49.

基金信息:

2015年度四川省教育厅一般项目(人文社科)“高校青年教师敬业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6SB0072);; 四川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项目“成都理工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调查研究”(项目编号:CSZ15007);; 2014年度成都理工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项目(项目编号:10912-JXGG201520)的阶段性成果

检 索 高级检索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