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2012 03 v.21;No.80 70-76
“平民文化”话语权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基金项目(Foundation):
邮箱(Email):
DOI:
中文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摘要(Abstract):

平民话语权或平民利益的保障与否,已成为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社会形态和社会秩序是否公正、合理与道德的标志。回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起源历程,重新审视以葛兰西为代表的"文化领导权"问题,并就此分析"平民文化"话语权的当代走向,以从制度、组织和文化等方面的建设来保障"平民文化"话语权的通畅,积极反映群众生活实践与诉求,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我们的文化建设真正包含人民群众的自主选择和实践智慧。

关键词(KeyWords): 马克思主义;;平民文化;;话语权
参考文献

[1][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2][法]福柯.话语的秩序[M].Paris:Gallimard,1971.

[3]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M],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4][英]大卫·麦克里兰.意识形态[M],孔兆政,蒋龙翔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5][意]安东尼奥·葛兰西.狱中札记[M],葆煦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6]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7]杜金才.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N].光明日报,2011-11-17.

[8]廖言.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N].人民日报,2011-12-05.

[9]王刚.从文化进路的视域看马克思主义如何进入中国语境[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2).

[10]顾听.从“平民主义”到“劳农专政”——五四激进思潮中的民粹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起源[N].当代中国研究,1999(2).

[11]中国革命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新民学会资料[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1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4]翟杰全.马克思主义当代传播需要平民化转向[N].学习时报,2011-04-15.

[15]王占阳.新民主主义与新社会主义——一种新社会主义的理论研究和历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16]孙立平.和谐社会:用制度规范利益表达[J].学习月刊,2005(8).

[17]李德顺.“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辨[N].北京日报,2008-02-02.

[18]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

[19]蒋俊明,阎静.转型时期人民利益表达要求的变化及挑战[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20]赵秀芳.从公民话语权看弱势群体利益的维护[J].理论与现代化,2010(3).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G122

引用信息:

[1]张冬利.“平民文化”话语权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21(03):70-76.

基金信息:

检 索 高级检索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