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2008 04 v.17;No.65 57-63+67
物质世界的消极冷漠与网络社会的积极主动——中国青年政治参与的两面性分析
基金项目(Foundation): 福建师范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基金资助课题的部分研究成果。
邮箱(Email):
DOI:
中文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Abstract):

相对于传统的物质世界,网络社会是一个全新的、数字化的社会。当代中国青年的政治参与在这两个社会形态中,呈现出消极冷漠和积极主动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势。对青年政治参与的两极现象我们应该有客观的、清醒的、辨证的认识,以引导青年追求适度的、与政治制度水平相适应的政治参与,这不仅取决于青年政治参与能力的提高,也有赖于政治体制的发展。

关键词(KeyWords): 网络社会;;物质世界;;青年;;政治参与;;两面性
参考文献

[1]赵晓红,安维复.网络社会:一种共享的交往模式[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10):60.

[2]马克.波斯特:信息方式[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3]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

[4]http://news.sina.com.cn/c/p/2006-03-05/09529267664.shtml.

[5]曹雅丽.网络时代的中国青年政治参与[J].中国青年研究,2001,(6):45.

[6]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三联出版社,1989.

[7]Gabriel A.Almond and Sidney Verba,The Civic Culture:Political Attitudes and Democracy in Five Nations.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5,P347.

[8][荷兰]E.舒尔曼.科技文明与人类未来[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

[9]西蒙.诺拉阿兰.孟克.社会信息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10]王全印.网络社会的青年政治社会化新范式[J].中国青年研究,2007,(5):35.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D432.6

引用信息:

[1]傅慧芳.物质世界的消极冷漠与网络社会的积极主动——中国青年政治参与的两面性分析[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17(04):57-63+67.

基金信息:

福建师范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基金资助课题的部分研究成果。

检 索 高级检索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