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95 | 38 | 83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洛天依"是我国首位虚拟偶像,她自出道以来就拥有强大的粉丝群体和号召力,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亚文化景观。以伯明翰学派的青年亚文化理论和后亚文化理论为依托,采用网络参与式观察和文本分析方法,以洛天依为研究对象,发现虚拟偶像的亚文化风格核心表现为古风、鬼畜、梗曲、暗黑、御宅、日系六类,以符号拼贴和同构的方式进行风格的呈现;消费主义浪潮、新技术的产生、后现代主义思潮以及对现实的弱抵抗,是虚拟偶像亚文化景观出现的原因;最终,虚拟偶像亚文化与主流文化和支配集团形成商业和解,和平"收编",走向互利共赢。
Abstract:"Luo Tianyi" is China's first virtual idol. Since she debuted, she has a strong fan base and appeal, forming a unique subculture landscape. Based on the Birmingham School's youth subculture theory and post-subculture theory, using online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and textual analysis methods, taking Luo Tianyi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subcultural styles of the virtual idol are found in six styles-ancient style, demon, funny, dark, otaku and Japanese style and the styles are presented in the form of symbolic collages and isomorphism. The wave of consumerism, the emergence of new technologies, the post-modernism, and the weak resistance to reality are the reasons for the emergence of virtual idol subculture landscape. In the end, the virtual idol subculture combined with the mainstream culture and dominating group formed a commercial reconciliation and peaceful "incoming" which towards mutual benefit and win-win.
[1]张宁、苏幼真:《网络直播间:新部落的建构及其亚文化特征》,《现代传播》,2017年第10期。
[2][3]孟登迎:《“亚文化”概念形成史浅析》,《外国文学》,2008年第6期。
[4]胡疆锋:《伯明翰学派青年亚文化理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67页。
[5]李镓、陈飞扬:《网络虚拟偶像及其粉丝群体的网络互动研究--以虚拟歌姬“洛天依”为个案》,《中国青年研究》,2018年第6期。
[6]穆思睿:《浅析虚拟偶像的定位及与其它动漫形象的区别》,《戏剧之家》,2018年第10期。
[7]吴玥、王伟:《数字内容产业开放商业模式研究--基于“初音未来”的案例》,《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第1期。
[8]木泽佑太:《虚拟偶像〈初音未来〉演唱会的传播模式》,《新闻传播》,2014年第6期。
[9][15][16][17][19][20][21](美)迪克·赫伯迪格:《亚文化:风格的意义》,陆道夫、胡疆锋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96页、114页、129页、143-144页、117页、122页、117页。
[10]陈一、曹圣琪、王彤:《透视弹幕网站与弹幕族:一个青年亚文化的视角》,《青年探索》,2013年第6期。
[11]Stuart Hall,Tony Jefferson:Resistance Through Ritual,London:Harper Collins,1976。
[12]蔡骐:《百度动漫吧中御宅族的文化传播解析》,《求索》,2016年第10期。
[13]王蕾、许慧文:《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网络“鬼畜”文化--基于迷群文本生产的研究》,《编辑之友》,2018年第2期。
[14]张宁:《消解作为抵抗:“表情包大战”的青年亚文化解析》,《现代传播》,2016年第9期。
[18]张高云:《后现代主义思潮对青年亚文化的影响》,《当代青年研究》,2007年第1期。
[22]陆扬:《文化研究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28页。
[23]黄佩:《网络社区@我们在一起》,中国宇航出版社,2010年版,第196页。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G122
引用信息:
[1]赵艺扬.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虚拟偶像景观研究——以“洛天依”为例[J].北京青年研究,2020,29(03):47-54.
基金信息:
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项目编号:CSCNO.20180704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