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2024 06 v.33 102-108
职业教育赋能青年发展的现实困境与优化策略
基金项目(Foundation):
邮箱(Email):
DOI:
中文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

摘要(Abstract):

职业教育作为青年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坚持因材施教,尊重个体差异;提高就业能力,缓解就业压力;帮扶弱势青年,缩小贫富差距三个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但当前职业教育赋能青年发展的效能还未充分释放。从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视角出发,职业教育在赋予青年可行能力方面尚存在薄弱之处,尤其是工作能力、学习能力与情感能力方面。主要困境表现在:青年工作能力与市场存在技能错配、青年学习能力难以支撑其终身发展、青年情感能力尚未获得有效性支持。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可以从职业教育内部和外部两方面进行分析,从外部来看,围绕青年技能发展的跨界格局尚未形成;从内部而言,重视青年人格发展的价值理性趋于弱化。为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赋能青年发展的路径,提出三条优化策略,即构建“多元协同”生态系统,提升青年技能适切性;践行“健康第一”教育理念,促进青年情感完备性;超越“实用主义”教育本位,实现青年生命整全性。职业教育需要在这些方面持续深化改革,为青年成长成才、实现人生价值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KeyWords): 青年发展;职业教育;赋能;价值理性
参考文献

(1)冯建军:《论个性化教育的理念》,《教育科学》,2004年第2期。

(2)《我国建成世界规模最大职业教育体系》,登录自中国政府网(.https://www.gov.cn/xinwen/2022-05/29/content_5692904.htm)。

(3) UNESCO.Transforming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for successful and just transitions[EB/OL].https://unevoc.unesco.org/pub/unesco_strategy_for_tvet_2022-2029.pdf

(4)《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登录自教育部(.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2023/2023_zt05/zjsy/202305/t20230511_1059237.html)。

(1)李兴洲:《论职业教育的现代属性和功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

(2)匡瑛、石伟平:《论高职百万扩招的政策意图、内涵实质与实现路径》,《中国高教研究》,2019年第5期。

(3)麦可思研究院、王伯庆、王丽:《2024年中国高职生就业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年版,第42-70页。

(4)袁玉芝、杜育红:《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技能错配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教育与经济》,2021年第2期。

(5)刘云波:《接受职业教育对降低技能错配发生率的影响》,《北京社会科学》,2021年第8期。

(6)刘云波:《教育错配和技能错配的发生率及其收入效应--基于中国CGSS2015的实证分析》,《东岳论丛》,2019年第3期。

(1)赫钦斯:《学习型社会》,林曾、李德雄、蒋亚丽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154页。

(2)胡勇:《底层生存:农村职校生的生活叙事》,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21年。

(3)[德]卡尔·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童可依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1年版,第68页。

(4)俞国良、王浩、赵凤青:《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学生的自卑与超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年第7期。

(5)刘徐迪:《怎样念职校?互动仪式链视角下农村中职生的自我呈现》,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22年。

(6)俞国良、王浩、赵凤青:《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学生的自卑与超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年第7期。

(1)黄炎培著、谢长法编:《职业教育论》,商务印书馆,2019年版,第71-73页。

(2)姜大源:《职业教育立法的跨界思考--基于德国经验的反思》,《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第19期。

(3)陈向阳、顾建军:《技术文化视域中高职教育价值的再审视》,《中国高教研究》,2010年第10期。

(4)杜连森:《社会学视角下中职生教育管理的问题及对策》,《江苏教育》,2021年第72期。

(5)杨德山:《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缺失与回归》,《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年第22期。

(1)[德]卡尔·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童可依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1年版,第70页。

(2)刘铁芳:《追寻生命的整全个体成人的教育哲学阐释》,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第5页。

(3)高宝立:《职业人文教育论--高等职业院校人文教育的特殊性分析》,《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第5期。

(1)马斯洛、林方:《自我实现及其超越》,《心理学动态》,1985年第2期。

(2)马斯洛、林方:《自我实现及其超越》,《心理学动态》,1985年第2期。

(3)冯建军、万亚平:《闲暇及闲暇教育》,《教育研究》,2000年第9期。

(4)[美]罗伯特·赫钦斯:《学习型社会》,林曾、李德雄、蒋亚丽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144页。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D432.6;G719.2

引用信息:

[1]李兴洲,刘徐迪.职业教育赋能青年发展的现实困境与优化策略[J].北京青年研究,2024,33(06):102-108.

基金信息:

检 索 高级检索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