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工学院应用技术学院;
改革开放40周年带来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而文化交流的空前活跃让本土文化面临更大的机遇与挑战。新时代,处于文化观形成阶段的大学生面临主观上文化自信缺失与多元文化、社会转型、互联网发展等客观因素冲击。肩负人才培养、文化传承与创新等职能并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高校理所应当地应该担负起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重任。在文化自信培育过程中发挥高校共青团的引领作用关键在于在思想育人中根植文化自信,在实践育人中培育文化自信,在组织育人中提升文化自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实践文化育人,在网络文化选择中实践服务育人。
309 | 10 | 29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1][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0、41页。
[2]刘林涛:《文化自信的概念、本质特征及其当代价值》,《思想教育研究》,2016年第4期。
[3]刘蕴莲:《论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年第5期。
[4]王炳林:《革命文化与文化自信》,登录自(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7/1228/c40531-29733034.html)。
[5]郝桂荣、李本智:《大学生文化观现状及树立文化自信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年第2期。
[7]张志娟、秦东方:《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培育途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年第6期。
[8]张显龙:《互联网环境下增强文化自信的战略考量》,登录自(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0722/c386965-25318160.html)。
[9]蒋晨菲:《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研究》,天津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5年。
[10]吴学兵、陈燕玲:《新育人格局下高校组织育人论略》,《教育评论》,2018年第6期。
[11]董泽芳:《和谐大学文化的特征与建构》,《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第1期。
[12]陈定家:《新时代:“文化自信”与“网络强国”》,《社会科学辑刊》,2018年第4期。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G641
引用信息:
[1]包家官.高校共青团视角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J].北京青年研究,2019,28(01):81-86.
基金信息:
淮海工学院“党的十九大精神研究”立项课题“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项目编号:SJD201709);; 2018年度江苏省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引领青年文化自信工作机制研究”(项目编号:YB2018048)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