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西区委党校;
网络短视频在给当代青年提供各种资讯和娱乐消遣时,其带来的危害亦不可小觑。一方面,当代青年在"刷"视频中透支了大量时间与精力,容易忽视现实生活的各种张力,变得日益浮躁与浅表。另一方面,网络短视频内容上的泛娱乐主义、消费主义和拜金主义等,也在不断扭曲着当代青年的价值评判。治理网络短视频的滥觞,政府应该明确相关的监管范围和管控职能,解决好"是否该管,要怎么管,管多管少"的问题;网络视频公司应该弘扬企业家精神并及时化解"破窗效应";当代青年要培养公民意识,平衡好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之间的关系,并在现实的劳动中,不断达成与自我的和解。
935 | 6 | 11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1]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登录自(http://www.cac.gov.cn/2021-02/03/c_1613923423079314.htm)。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80页。
[3]习近平:《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人民日报》,2020年3月17日。
[4][5]侯梦晗:《网络直播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研究》,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7年。
[6]李力、常青:《网红文化影响下的青年价值困境及其超越》,《中国青年研究》,2020年第6期。
[7]刘少杰:《符号化消费:网络社会的感性化趋势》,《领导科学》,2017年第1期。
[8][9](美)埃里希·弗洛姆:《健全的社会》,孙恺详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版,第109、87页。
[10][21]《人民日报痛批的顶级网红和赚500万的大妈,背后的真相是什么?》,登录自腾讯网(https://new.qq.com/rain/a/20210502A06B9G00)。
[11]宫留记:《资本:社会实践工具-布尔迪厄的资本理论》,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12页。
[12]余涛、正本清源:《给“网红现象”正确的引导》,《苏州日报》,2019年4月10日。
[13]两男穿日本军服在南京——抗战遗址前照片引多方谴责,警方调查,登录自澎湃新闻(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005511)。
[14]《偷拍百名女性获刑11年,“91夯先生”以为只是道德问题》,登录自澎湃新闻(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994196)。
[15]郝继明:《网络政治参与的动力、阻力分析》,《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16]韩升、赵雪:《当代青年价值观建设中的“泛娱乐化”问题反思》,《新疆社会科学》,2020年第2期。
[17](美)尼尔·波茨曼:《娱乐至死》,章艳译,中信出版社,2015年版,第4页。
[18]陆一帆:《观众心理学》,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68-70页。
[19]敖鹏:《网红的缘起、发展逻辑及其隐忧》,《文艺理论与批评》,2017年第1期。
[20]傅昕源:《网络直播时代的青年受众群体特征分析》,《青年发展论坛》,2017年第4期。
[22]王怿:《网红现象背后的“审美暴力”对青少年自我呈现的影响》,《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8期。
[23](美)阿尔温·托夫勒:《权力的转移》,吴迎春译,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97页。
[24]李晴晴:《“网红”乱象的伦理反思》,《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
[25]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9年1月26日。
[26]《不良粉丝文化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登录自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1-08/02/c_1127722785.htm)。
[27]习近平:《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年7月22日。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D432.6;G206
引用信息:
[1]李涛声.网络短视频对当代青年异化影响研究[J].北京青年研究,2022,31(01):34-41.
基金信息:
中共广西区委党校2020年青年项目课题“网红现象背景下青年价值观培育研究”(项目编号:2020QN02)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