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100872 ,北京 100872
论文突破了对价值观基础的传统释义,阐释了价值观的深层基础、现实基础以及价值观基础中的历史因素和文化因素。社会生产方式是价值观的最深层基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了价值观的性质。它们的变化是价值观发生变化的根本动因。价值观是文明社会的产物,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组成的社会文明是价值观的现实基础。一定的生产方式和社会文明之中,包含着历史和文化的因素,它们赋予价值观以历史和文化特征,因而是价值观基础中的重要内容。
180 | 6 | 9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34.
[2]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90.
[3] [5] 李从军.价值体系的历史选择[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80-81,81.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74.
[6] 李德顺.价值新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 7。
[7] [8] [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8-79. 88. 93.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B018
引用信息:
[1]陈宪章,宁玉民.对价值观基础的阐释[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04):9-14.
基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