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2023 02 v.32 10-17
Z世代与后物质主义价值观
基金项目(Foundation):
邮箱(Email):
DOI:
中文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摘要(Abstract):

后物质主义价值观是经济高增长和社会高福利的产物,并且与人们需求层次上升及其心理表现之间高度相关。中国社会近年来经济发展水平尤其人均收入水平已达到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开始发生的阈值。同样重要的是,处在多元时空所构建的复合动力机制的作用下,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在新生的青年世代身上开始孕育、逐渐萌发和显著生长。这一情形在实质上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多元现代性场景里中国社会文化及其成员心理变迁动力机制的复杂性,而作为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先行者的Z世代则是这种复杂性的一种敏感表征。

关键词(KeyWords): 中国社会;Z世代;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复;合时空
参考文献

[1]沈杰:《西方社会价值观的变迁:代际更替作为机制》,《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

[2](美)罗纳德·英格尔哈特:《静悄悄的革命》,叶娟丽、韩瑞波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3]Ronald Inglehart and Christian Welzel, Modernization, in G. Ritzer(ed.)The Blackwell Encyclopedia of Sociology, John Wiley&Sons LTD., 2007.

[4][5][6]Ronald Inglehart, Globalization and Postmodern Values,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Winter, 2000, Vol.23,No.1, pp. 215–228.

[7]景天魁、何键、邓万春、顾金土:《时空社会学:理论和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3页。

[8]张军:《从民生指标国际比较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就》,《人民日报》,2020年8月7日。

[9]沈杰:《青年世界的社会学洞见》,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67-68页。

[10]沈杰:《青年对社会变迁的反应》,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79-89页。

[11]沈杰:《社会学视野中的80后90后》,《中国青年报》,2016年5月9日。

[12]K. Mannheim, The Problem of Generations, Essays on The Sociology of Knowledge. London:Routledge, 1997,pp.289-310.

1.英格哈特在《静悄悄的革命》(The Silent Revolution:Changing Values and Political Styles in Advanced Industrial Society, 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7)一书中最早提出了他的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思想;在《现代化与后现代化》(Modernization and Post-modernization:Cultural,Economic,and Political Changes in 43 Societies,Princeton,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7)等书中加以了进一步发展;在《全球化与后现代价值观》(“Globalization and Postmodern Values”,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Winter,2000,Vol.23,No.1,pp.215-228)等文章中又进行了提炼和概括。

2 .这一项目始于1990年,已经调查过60多个国家,样本代表了大约世界75%的人口,并且涉及多维度的变量:从人均基本收入低至仅每年300美元的社会,到人均基本收入高达前者100倍的社会;从建立时间较长的市场经济的民主制国家,到专制国家和正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国家。

3 .这种重要的转折点的时间范围也许应该看得宽泛一些,尤其是物质层面的发展与精神层面的发生之间的关联性更不可能那么紧密相扣。

4 .就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兴起而言,一个重要的动力机制则是来自社会心理上对极端化或畸形化物质主义价值观结果的反感和反拨,可以参见沈杰《后物质主义价值观与主观幸福——从发展理论到发展策略的意义呈现》,《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

5 .“90后”、“00后”可以理解为一个社会世代,也可以理解为一个文化世代。而“90后”、“00后”这两个“十年世代”或“年代世代”又可以理解为一个社会世代或一个文化世代中的两个世代单元。

6 .“C世代”或联结世代,即Connected Generation;“英特网世代”,即The Internet Generation;“网络世代”,即Net Generation;“M世代”,或多重工作世代,即Multitasking Generation。

7 .“95后”指1995年及之后至2000年前出生的人;“00后”指2000年后至2010年前出生的人。

8 .姜澎提出了这样的世代类型划分:40后、50后是“匮乏一代”,建国初期的百废待兴、早年建设的举步维艰状况在他们身上留下了烙印;60后、70后是“温饱一代”,他们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是今天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80 后是“足用一代”,他们享受着前几代人无法比拟的物质生活条件;90后作为真正的“丰裕一代”,不仅生活在丰厚与充裕的物质环境中,还成长在发展机会增多、成长空间增大、流动渠道畅通、社会态度兼容多元的社会环境中。参见姜澎《“丰裕一代”:90后学子关键词》、《文汇报》,2015年4月28日,第007版。

9 .结构与能动之间的关系是自社会学诞生以来一直面对的基本理论问题,其中长期存在两大对立性观点,即从结构视角出发看待社会的客体主义,从行动视角出发看待社会的主体主义。对此吉登斯不仅做出了深刻的原因分析,而且提出了破解这个二元难题的辩证思想,即他的结构化理论。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C913.5

引用信息:

[1]沈杰.Z世代与后物质主义价值观[J].北京青年研究,2023,32(02):10-17.

基金信息:

检 索 高级检索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