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
进入21世纪以来,数字化网络媒体日益崛起,以微博、抖音、小红书等为代表的新型社交平台的不断涌现,吸引了巨量青年受众,形成了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和大众娱乐文化的新业态,也为我国文化乃至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但另一方面,当下网络亚文化不仅日益呈现“庸俗化”发展倾向,同时还混杂着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意识形态对青年群体进行的如消费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普世价值等腐朽文化价值的思想渗透,两者间的相互复杂作用对我国主流文化意识形态建设构成了现实的挑战和威胁。广大青年群体作为新媒体文化的接受者和“众媒式”文化传播的参与者,承担着保护、传承与发展中国主流文化价值思想的历史重任。因此,要更好挖掘青年群体在推进我国现代化文化建设中的内在潜能,实现主观能动性的有效发挥,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充分认识到当前青年群体文化认同危机的客观性和危害性,正确看待文化价值冲突问题的现实性与复杂性,还应结合我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文化强国的核心目标,辩证处理好文化“一元”与“多元”间的张力与动态平衡,切实增强青年群体对我国主流文化价值观的诠释与传播能力,在“既传承又创新”中形成与中国国际地位相呼应的文化影响力和感召力。
515 | 6 | 11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1]袁祖社:《文化与现实的逻辑悖歧与民族优良心灵秩序生成的价值期许》,载于《马克思的文化观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5年版,第133页。
[2]廉思:《中国青年发展(1978-201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36-37页。
[3]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人民日报》,2022年5月29日。
[4]韩源:《全球化背景下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战略思考》,《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年第4期。
[5]范玉刚:《全球文化影响下中国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建构与传播》,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第62-65页。
[6]徐贲:《知识分子—我的思想和我的行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0页。
[7]刘宇、朱丹:《论现代社会生存状态的犬儒主义倾向》,《教学与研究》,2014年第5期。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G122;C913.5
引用信息:
[1]梁馨熠.新媒体时代我国青年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现实困境及强化路径研究[J].北京青年研究,2022,31(03):32-37.
基金信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后真相时代的事实与价值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1BZX032)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