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用之不竭的重要资源。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等。中国传统文化中消极、腐朽的思想观念对当代大学生的民主法制观念、权利意识、竞争意识及心理健康等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发挥大众传媒作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构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结合起来。
6,959 | 113 | 9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1]顾冠华.中国传统文化论略[J].扬州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6).
[2]赵吉惠.中国传统文化导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3]曲洪志.我国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J].山东社会科学,2006,(4).
[4]李宗桂.中国文化导论[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
[5]李宗桂等.中华民族精神概论[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
[6]鲁迅.鲁迅全集(第6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7]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张岱年.张岱年全集(第7卷)[C].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
[9]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10]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1]张岱年.文化与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2]吴灿新.中国伦理精神[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
[13]郭莹.中国传统处世之道的文化性格[J].学术月刊,2001,(7).
[14]李强.中国人的心理疾患与传统文化[J].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2002,(1).
[15]鹏英.历史正剧如何承载民族精神——从<贞观长歌>看历史正剧的民族精神担当[N].中国教育报,2007-9-21.
[16]李曼丽.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17]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8]朱希祥著.当代文化的哲学阐释[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G641
引用信息:
[1]迟成勇,吴锦旗.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No.64(03):62-68.
基金信息:
2007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07SJD7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