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paperNew
2022, 01, v.31 25-33
网络红色文化对青年价值取向的影响与引导——基于B站二次元文化的裂变效应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规范激活效应下虚拟社会信任的演化与提升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6BSH091); 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项目“疫情下新媒体对青年政治社会化的形塑机理研究”(项目编号:2022lslwzzkt-030)的成果
邮箱(Email):
DOI:
摘要:

2020年B站发布五四献礼视频——《后浪》刷屏社交媒体。以"后浪"为指代的青年在网络媒体中的话语表达及其背后的价值取向受到关注。因此以B站中所透视出的二次元为标识的青年亚文化为出发点,解读其对网络红色文化的抵抗、被收编和相互融合的过程,同时分析在平台承载、话语表达与受众心理等方面对网络红色文化产生的影响。网络红色文化在二次元文化的解构与重塑下,对青年群体主流价值取向产生积极引导的同时也存在着解构风险与传播困境。因而,通过对内容的推陈出新、渠道的协同作用、技术的有力加持和育人的方式变革等不同层面的推进,以网络红色文化的有效建设来加强对青年价值观的积极引导。

Abstract:

In 2020, Bilibili released the May 4th tribute video – “After the Wave” flood social media. The expressions of youths in the online media and the values behind them, which are represented by the term “After the Wave”, have attracted attention. This study starts with the youth subculture marked by the quadratic el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ilibili, and explains its resistance to the network red culture, the process of inclusion and mutual integration, and analyzes its influence on the network red culture from the aspects of platform bearing, discourse expression, and crowd psychology. Under the deconstruction and remodeling of the quadratic culture, the network red culture has a positive guide to the mainstream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youth group,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also deconstruction risks and communication difficulties. Therefore, through the promotion of different levels such as the innovation of content, the synergy of channels, the powerful support of technology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al methods,the effective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red culture can strengthen the positive guidance of youth values.

参考文献

[1]聂莉:《主流文化在青年社群传播中的裂变与再建构——当传统纪录片遇上二次元B站》,《青年探索》,2020年第4期。

[2]林品:《青年亚文化与官方意识形态的“双向破壁”——“二次元民族主义”的兴起》,《探索与争鸣》,2016年第2期。

[3]何威:《二次元亚文化的“去政治化”与“再政治化”》,《现代传播》,2018年第10期。

[4]田轶、陈婕:《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播策略》,《人民论坛》,2018年第11期。

[5]邓鹏:《红色文化网络育人的话语转型探赜》,《思想教育研究》,2020年第11期。

[6]彭毓姬、裴萌琪:《B站的圈层话语权建构研究》,《视听》,2020年第12期。

[7]李柯勇、冯冰:《新华社<四个全面>说唱动漫MV创新重大主题报道》,《中国记者》,2016年第3期。

[8]陈从楷:《二次元文化对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力的挑战及其应对》,《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年第21期。

[9]付晓光、林心可:《圈层文化的大众化路径探析——bilibili2019年度跨年晚会分析》,《新闻与写作》,2020年第2期。

[10]肖潇、曾一果:《“这是我们的世代”——媒介融合下B站跨年晚会的“文化出圈”》,《南方传媒研究》,2020年第1期。

[11]郜书锴:《全媒体:概念解析与理论重构》,《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12]欧阳友权、邓祯:《中国二次元文化的缘起、形塑与进路》,《学术月刊》,2020,第3期。

[13](美)迪克·赫伯迪格,《亚文化:风格的意义》,陆道夫、胡疆锋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16-117页。

[14]肖慧:《当代青年“二次元”文化的样态、生成与引导》,《思想理论教育》,2018年第3期。

[15](法)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学研究》,冯克利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115页。

[16]毕红梅、黄祎霖:《重大突发事件中网络意见领袖行为失范及其治理》,《理论导刊》,2020年第10期。

[17]檀江林、项银霞:《高校红色文化传扬平台的优化与模式构建》,《教育探索》,2017年第6期。

[18]何兴杰、郭沁、方圆:《高校构建红色文化实践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成都理工大学为例》,《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年第24期。

[19]史宏波、汪倩:《新媒体时代“95后”青年多元价值取向对主流价值观的冲击及应对——基于B站大规模下架海外电视剧事件的思考》,《当代青年研究》,2018年第2期。

[20]杨超:《5G赋能:红色文化传播增添新动》,《人民论坛》,2020年第8期。

[21]马静:《浅议大学红色文化育人及实现》,《思想教育研究》,2012年第10期。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D432.62;G206

引用信息:

[1]滕国鹏,苏比努儿·艾日肯.网络红色文化对青年价值取向的影响与引导——基于B站二次元文化的裂变效应[J].北京青年研究,2022,31(01):25-33.

基金信息: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规范激活效应下虚拟社会信任的演化与提升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6BSH091); 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项目“疫情下新媒体对青年政治社会化的形塑机理研究”(项目编号:2022lslwzzkt-030)的成果

检 索 高级检索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