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2010 03 v.19;No.72 47-50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综述
基金项目(Foundation):
邮箱(Email):
DOI:
中文作者单位:

宝鸡文理学院机电系;

摘要(Abstract):

国内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研究主要从倦怠的表现、成因及应对策略三方面展开,研究方法可分为理论研究法和调查统计法,研究尚存在着本土理论不完备、研究工具单一、研究对象范围狭小等不足。

关键词(KeyWords):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1]蒋丽琳,覃干超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中采用的是李媛2005年修订的MBI;陈晶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调查研究》《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均采用的是徐福明《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刘慧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影响因素探析》采用的是李超平、时勘的《职业倦怠量表》。

[1]Freudenberger H J.Staff burnout.J Social Is-sues,1994,30:159-165.

[2]陈晶.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肇庆学院学报,2007(4):66-68.

[3]王大贤.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因素分析与对策[J].宿州学院学报,2006(2):102-105.

[4]童玉玲.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透视:成因及干预措施[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6):3-4.

[5]刘凤华,马莲.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个体因素分析及其调适[J].山东省团校学报,2007(6):46-48.

[6]刘凤华.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及个体心理管理措施[J].中国成人教育,2008(12):80-81.

[7]陈蔚,胡斌,干薇.解析专业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0):53-56.

[8]刘四英,桑青松.辅导员人格特征及职业倦怠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27(9):79-81.

[9]蒋丽琳,覃干超.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8(32):62-64.

[10]陈愉炯.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压力分析及缓解方法[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5):653-654.

[11]张杨,狄传华.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经济学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8(4):66-69.

[12]刘洪涛,王艳灵.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9(1):75-79.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G641

引用信息:

[1]鲁海涛.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综述[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19(03):47-50.

基金信息:

检 索 高级检索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