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微博在中国的广泛兴起和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广泛流行,给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微博作为当今网络时代新兴便捷的交流平台,已经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借鉴管理学中的SWOT分析方法,以对微博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进行系统阐释,提出了微博作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的有效策略:一是利用外部机会发挥微博的比较优势;二是利用外部机会克服微博应用于高校思政教育的劣势;三是发挥微博的独特功能防范其面临的威胁;四是"内外发力"改变劣势应对威胁。
389 | 14 | 10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1]何碧如,何坚茹,叶柏霜,俞林伟.微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2(20).
[2]秦文佳.“90后”大学生网络应用的多面向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3(1上).
[3]邓怡.基于微博平台高校增强网络公信力的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2).
[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3-01/15/c_124233840.htm.
[5]左鹏.Web2.0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的建设和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2013(2上).
[6]卢忠萍,唐国平,邓敏.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6).
[7]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7.
[8]熊小健,殷勤,赵静雯,胡德平.微博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宣传话语体系传播:问题与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2013(3上).
[9]张辉,张承承.微博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新要求[J].中国报业,2011(1下).
[10]邓海建.要为网络世界设定法治底线[N].光明日报,2012-12-19(02).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G641
引用信息:
[1]罗文健.“微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探讨——基于SWOT分析[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22(04):66-71.
基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