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2017 04 v.26;No.101 39-44
羊群效应:网络舆情突发事件中大学生网络“围观”集群行为社会心理分析和引导策略
基金项目(Foundation): 2017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暴动的羊群---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从众行为社会心理分析及引导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7SCG329);; 2017年度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校共青团课题研究资助项目(重点课题)“羊群效应:网络舆情突发事件中大学生网络“围观”集群行为社会心理分析和引导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7ZD083)研究成果
邮箱(Email):
DOI:
中文作者单位:

浙江农林大学工程学院;

摘要(Abstract):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出发,研究了大学生参与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集群行为)中从众行为的模式类型和表现形式,分析了群体因素、情景因素和个人因素等从众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了集群行为背后寻找行为参照、偏离恐惧、人际适应等社会心理动机。分析了网络从众行为(羊群效应)的积极和消极作用,提出了在网络舆情突发事件中大学生网络从众行为的教育引导策略。

关键词(KeyWords): 羊群效应;;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集群行为;;社会心理
参考文献

[1]于建嵘:《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类型及其基本特征》,《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2]James M.Jasper,Emotions and Social Movements:Twenty Years of Theory and Research,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J],vol.37,2011,pp.285-303.

[3]王磊、韦链:《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心理形成机制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2014年第1期。

[4](美)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第8版)》,侯玉波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年版,153-155页。

[5]汤志伟、杜斐:《网络集群行为的演变规律研究》,《情报杂志》,2014年第10期。

[6]伯格:《人格心理学》,陈会昌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第74-75页。

[7]郝其宏:《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和对策——基于社会心理的分析视角》,《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

[8]李雪、孔凡航、尹奇:《主题投资策略中羊群行为的实证研究》,《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9]崔华泰:《网络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年第3期。

[10]李朝晖、赵彦莉:《网络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的舆论形成与引导研究》,《教育评论》,2014年第2期。

[11]詹志华、董皓:《学生参与网络围观的负面影响及对策》,《当代青年研究》,2015年第5期。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C912.64

引用信息:

[1]倪建均.羊群效应:网络舆情突发事件中大学生网络“围观”集群行为社会心理分析和引导策略[J].北京青年研究,2017,26(04):39-44.

基金信息:

2017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暴动的羊群---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从众行为社会心理分析及引导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7SCG329);; 2017年度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校共青团课题研究资助项目(重点课题)“羊群效应:网络舆情突发事件中大学生网络“围观”集群行为社会心理分析和引导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7ZD083)研究成果

检 索 高级检索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