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 0 | 16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全面抗战初期,晋西北根据地青年组织资源匮乏、组织意识薄弱、青年干部组织手段缺失,导致组织工作困难重重。中国共产党迎难而上,通过外在制度保障,内在思想动员,建立和巩固青年组织。青联在群众运动中注重满足青年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利益诉求,建立文化娱乐辅助性青年组织,以灵活多样的组织技术吸纳青年加入。同时,经过中共的努力探索,青年组织的形态不断优化调整,独立性和统一性矛盾也得到合理解决。有组织的共同行动,提高了青年的组织觉悟和社会地位,实现了农村青年的政治社会化。他们日渐成为抗战时期农村基层社会的主干力量。
Abstract:The lack of organizational resources, weak organizational awareness, and lack of organizational means for young cadres in the northwest Shanxi base area have led to difficulties in organizational work.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rose to the challenge and established and consolidated youth organizations through external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and internal ideological mobilization. In the mass movement, the Youth Federation pays attention to meeting the dual interests of young people 's material and spiritual demands, establishes a cultural and entertainment auxiliary youth organization, and attracts young people to join the organization with flexible and diverse organizational techniques.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the effort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form of youth organizations has been continuously optimized and adjusted, an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independence and unity has also been reasonably resolved. The organized joint action has improved the youth 's organizational consciousness and social status, and realized the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of rural youth. They are increasingly becoming the backbone of rural grassroots society.
(1)共青团中央青运史工作指导委员会等编:《中国青年运动历史资料(1940.6-1941)》(第15册),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第6页。
(2)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青年组织的研究成果有:阮一帆、胡梦婷:《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加强青年工作的实践举措及其重要启示》,《武汉大学学报》,2023年第4期;黄道炫:《群众组织有什么用--1944年的一场争论》,《抗日战争研究》,2019年第3期;杨林香:《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心圆状青年组织系统分析》,《当代青年研究》,2019年第5期;王建华:《革命的组织艺术--以中共与群众团体为中心的历史考察》,《人文杂志》,2017年第8期。
(3)关于根据地青年组织的研究成果有:张炜琪、阎治才:《全民族抗战前中国青年运动组织形式转变研究》,《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4年第1期;韩晓芳:《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的青年动员机制--基于抗战初期统战组织“战动总会”的分析》,《传媒观察》,2022年第2期;赵海燕:《抗战时期党的青年动员工作实践及启示》,《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0年第3期。
(4)周良书、王淳天:《从个体走向团体:青年革命者的组织之路--以<学生杂志>读者答问为中心的考察》,《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3年第3期。
(5)齐小林:《技术史:中共革命研究的进路》,《党史研究与教学》,2022年第5期。
(6)王燕:《“妇女顶大事”:大生产运动中妇女“劳动”的组织技术》,《妇女研究论丛》,2023年第6期。
(1)冯文彬:《当前各抗日根据地青年运动的基本方向》,《解放》,第134期,1941年8月31日。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373页。
(3)黄道炫:《如何落实:抗战时期中共的贯彻机制》,《近代史研究》,2019年第5期。
(4)共青团山西省委、山西省档案馆编:《山西青年运动历史资料晋绥革命根据地分册》(第2辑),内部资料,1986年版,第133页。
(5)《山西文史资料》编辑部:《山西文史资料全编》(第5卷),1999年版,第261页。
(6)共青团山西省委、山西省档案馆编:《山西青年运动历史资料晋绥革命根据地分册》(第1辑),内部资料,1986年版,第53页。
(7)《山西文史资料》编辑部:《山西文史资料全编》(第5卷),1999年版,第260-261页。
(8)共青团山西省委、山西省档案馆编:《山西青年运动历史资料晋绥革命根据地分册》(第2辑),内部资料,1986年版,第133页。
(9)《山西文史资料》编辑部:《山西文史资料全编》(第5卷),1999年版,第260页。
(1)共青团山西省委、山西省档案馆编:《山西青年运动历史资料晋绥革命根据地分册》(第1辑),内部资料,1986年版,第40页。
(2)共青团山西省委、山西省档案馆编:《山西青年运动历史资料晋绥革命根据地分册》(第1辑),内部资料,1986年版,第53页。
(3)《山西文史资料》编辑部:《山西文史资料全编》(第5卷),1999年版,第259页。
(4)共青团山西省委、山西省档案馆编:《山西青年运动历史资料晋绥革命根据地分册》(第2辑),内部资料,1986年版,第132页。
(5)共青团山西省委、山西省档案馆编:《山西青年运动历史资料晋绥革命根据地分册》(第2辑),内部资料,1986年版,第137页。
(6)共青团山西省委、山西省档案馆编:《山西青年运动历史资料晋绥革命根据地分册》(第2辑),内部资料,1986年版,第138页。
(1)共青团山西省委、山西省档案馆编:《山西青年运动历史资料晋绥革命根据地分册》(第2辑),内部资料,1986年版,第43页。
(2)共青团山西省委、山西省档案馆编:《山西青年运动历史资料晋绥革命根据地分册》(第1辑),内部资料,1986年版,第253页。
(3)《纪念“五四”二十二周年和第三届中国青年节》,《抗战日报》,1941年5月7日。
(4)小江:《二十七届国际青年节青联召开纪念大会》,《抗战日报》,1941年9月14日。
(5)尹志兵、姜良芹:《革命传播视域下晋绥边区读报组探析--以<抗战日报>为中心的考察》,《编辑之友》,2020年第10期。
(6)共青团山西省委、山西省档案馆编:《山西青年运动历史资料晋绥革命根据地分册》(第5辑),内部资料,1986年版,第339页。
(1)《晋绥五百余青年代表座谈会加强青年学习与工作》,《抗战日报》,1945年5月17日。
(2)共青团山西省委、山西省档案馆编:《山西青年运动历史资料晋绥革命根据地分册》(第2辑),内部资料,1986年版,第293页。
(3)贾维桢等主编:《兴县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299页。
(4)《河曲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河曲县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76页。
(5)《偏关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偏关县志》,山西经济出版社,1994年版,第451页。
(1)《山西文史资料》编辑部:《山西文史资料全编》(第5卷),1999年版,第264页。
(2)《告华北青年书》,新民印书馆,1942年版,第1页。
(3)赵仑:《岢岚敌寇对青年的奴化教育》,《抗战日报》,1942年3月14日。
(4)《晋绥五百余青年代表座谈,加强青年的学习与工作以实际行动响应解放区青联的成立》,《抗战日报》,1945年5月17日。
(5)冯文彬:《中国青年运动的新方向》,《解放》,第67期,1939年3月20日。
(6)共青团中央青运史工作指导委员会等编:《中国青年运动历史资料(1938-1940.5)》(第14册),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第94页。
(7)黄道炫:《群众组织有什么用--1944年的一场争论》,《抗日战争研究》,2019年第3期。
(1)中央团校青运研究室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青年运动简史》,内部资料,1982年版,第184页。
(2)共青团山西省委、山西省档案馆编:《山西青年运动历史资料晋绥革命根据地分册》(第2辑),内部资料,1986年版,第2页。
(3)共青团山西省委、山西省档案馆编:《山西青年运动历史资料晋绥革命根据地分册》(第2辑),内部资料,1986年版,第3页。
(4)共青团山西省委、山西省档案馆编:《山西青年运动历史资料晋绥革命根据地分册》(第3辑),内部资料,1986年版,第130页。
(5)共青团山西省委、山西省档案馆编:《山西青年运动历史资料晋绥革命根据地分册》(第2辑),内部资料,1986年版,第69页。
(6)《晋西区党委、晋西区委关于加强青年武装工作的指示》,山西省档案馆,卷宗号:A0004-0003-0014-0013。
(7)共青团山西省委、山西省档案馆编:《山西青年运动历史资料晋绥革命根据地分册》(第2辑),内部资料,1986年版,第53页。
(8)共青团山西省委、山西省档案馆编:《山西青年运动历史资料晋绥革命根据地分册》(第2辑),内部资料,1986年版,第64页。
(1)《晋西青联召开扩大常委会》,《抗战日报》,1940年12月14日。
(2)共青团山西省委、山西省档案馆编:《山西青年运动历史资料晋绥革命根据地分册》(第1辑),内部资料,1986年版,第180页。
(3)《各地秋收热烈,兴县青年农场收割忙》,《抗战日报》,1940年10月23日。
(4)共青团山西省委、山西省档案馆编:《山西青年运动历史资料晋绥革命根据地分册》(第2辑),内部资料,1986年版,第110页。
(5)胡健:《保德青联发动青年参加村选》,《抗战日报》,1941年6月16日。
(6)李昌:《边区青年工作中的几个问题》,《中国青年》,第2卷第8期,1940年6月15日。
(7)第二战区战地总动员委员会:《战地总动员--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斗争史实》,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295页。
(8)小波:《斗争在晋西北前线的青年》,《中学生战时半月刊》,第21期,1940年4月20日。
(1)罗毅:《晋西青运一年间》,《抗战日报》,1941年5月7日。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D231;D432
引用信息:
[1]王娟,孙霞.抗战动员与组织技术:晋西北根据地农村青年的政治社会化(1937-1945)[J].北京青年研究,2025,34(04):61-69.
基金信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术团队项目“太行山传统村落文献的抢救性保护与数字化整理研究”(项目编号:23VJXT020); 山西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专项项目“《晋绥日报》中共革命英烈纪念文献的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SXGMWW202402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