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2015 03 v.24;No.92 75-79
当代青年主体意识错位及其社会适应机制的构建——一项基于906份调查问卷的实证分析
基金项目(Foundation):
邮箱(Email):
DOI:
中文作者单位: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摘要(Abstract):

虽然当代青年社会主体意识主流健康,但仍在价值观、道德观、责任感的认识与实践上存在某些偏差。基于社会适应理论视角,破解青年社会主体意识错位的关键,就是通过培育青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价值观体系、弘扬青年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的道德建设模式、创新青年以社会主义公民责任感为关键的责任引导机制。

关键词(KeyWords): 青年;;社会主体意识;;社会适应机制;;构建
参考文献

[1]吴亚平:《主体意识的发展与市场道德建设的维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2]潘友梅、徐贵权:《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的扫描与透视》,《教育探索》,2006年第8期。

[3]风笑天:《中国第一代城市独生子女的社会适应》,《教育研究》,2005年第10期。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页。

[5]陈万柏、万关容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新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25页。

[6]刘忠世:《当代青年道德价值观》,青岛出版社1999年版,第67页。

[7](美)麦克莱伦:《教育哲学》,宋少云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书店1988年版,第324-325页。

[8](美)莱菌崔尔德·尼布尔:《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蒋庆、王守昌等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4-25页。

[9]魏则胜:《道德建设的文化机制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25页。

[10]杨德广:《现代高等教育思想探索》,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第44页。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G641

引用信息:

[1]侯万锋.当代青年主体意识错位及其社会适应机制的构建——一项基于906份调查问卷的实证分析[J].北京青年研究,2015,24(03):75-79.

基金信息:

检 索 高级检索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