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2006 02 43-48
我国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的立法缺陷与重构
基金项目(Foundation):
邮箱(Email):
DOI:
中文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法学院,苏州大学法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06,江苏 苏州 215006

摘要(Abstract):

由于立法技术的不成熟以及刑法总则与分则的衔接不够协调与一致,致使刑法条文中关于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的有关规定存在较大缺陷。应将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几种“罪”明确规定为“犯罪行为”而非“罪名”,将“投毒”改为“投放危险物质”,加入“决水”,排除“贩卖毒品”。以更大限度地达到“社会防卫”与“保护未成年人”的统一与衡平,实现刑法的双重保护目的。

关键词(KeyWords): 刑事责任;;犯罪行为;;危险物质
参考文献

[1]王东贵、陈祥松.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及原因分析[J].青少年犯罪研究,2005(3):14-16.

[2]陈兴良.社会危害性理论——一个反思性检讨[J].法学研究,2000(1):1-2.

[3]陈兴良.刑法的人性基础[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132.

[4]谢望原.刑罚价值论[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9.8.

[5]Cesare Beccaria(1963),On Crime and Punishment,Translated by Henry Paolucci,Indianapolis:Bobbs-Merrill,P.58.

[6]张明楷.刑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168.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D924.1

引用信息:

[1]陈兴旺,陈娟娟.我国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的立法缺陷与重构[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02):43-48.

基金信息:

检 索 高级检索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