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0 | 1 | 37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通过对关于中国大学生就业性别差异研究成果的系统回顾和综述,客观评价前人研究的学术得失,指出当前国内大学生就业性别研究中仍存在的问题以及后续深入研究的方向和思路。
Abstract:Based on the systematic review and summary of research findings on gender difference in employment for domestic student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article objectively evaluates the academic success and failure of the predecessors in their research, and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urther directions of research on gender difference in employment for domestic student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1]刘新民、卫雪:《从“公用地悲剧”看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制度缺失》,《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第6期。
[2]刘柯:《金融危机持续形势下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探讨》,《理论导刊》,2010年第6期。
[3]胡安荣:《企业拒绝女大学生的经济学分析---贝克尔歧视理论的拓展和运用》,《财经科学》,2004年第4期。
[4]石松、孟大虎:《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经济学分析---性别差异与性别歧视的视角》,《中国教育与经济论坛》,2004年第5期。
[5]杨慧:《大学生招聘性别歧视及其社会影响研究》,《妇女研究论丛》,2015年第4期。
[6]姜向群:《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一个需要正视和化解的难题》,《人口研究》,2007年第3期。
[7]王伟琴:《劳动力市场入口处的性别歧视---女毕业生的就业“拦路虎”》,《人口与经济》,2004年第1期。
[8]莫税英:《从社会性别视角分析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广西社会科学》,2010年第7期。
[9]赵银侠:《制约女大学生就业的社会结构性因素探析》,《南京社会科学》,2003年第11期。
[10]周晨虹:《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公共政策选择》,《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11]胡志海:《大学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内隐研究》,《心理科学》,2005年第5期。
[12]原丁:《女大学生就业中社会性别刻板印象解读》,《教育评论》,2013年第1期。
[13]余秀兰:《认同与容忍: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再生与强化》,《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第9期。
[14]连淑芳:《女大学生就业弱势改善研究---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视角》,《思想理论教育》,2014年第12期。
[15]朱懂理:《促进就业与反歧视研究综述》,《中国劳动》,2OO4年第2期。
[16]文华良:《刍议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问题》,《教育与职业》,2009年第33期。
[17]展洪德、樊宇凤:《试论女大学生平等就业权的法律保护》,《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18]黄娟:《男女平等就业的法律思考---从女大学生的就业歧视谈起》,《理论学刊》,2006年第4期。
[19]李家祥:《云南边疆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多维分析与对策探讨》,《学术探索》,2007年第3期。
[20]贺永平、熊艳、郭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的成因与对策》,《中国青年研究》,2011年第3期。
[21]叶文振、刘建华、夏怡然、杜娟:《女大学生的“同民同工”---2002年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调查的启示》,《中国人口科学》,2002年第6期。
[22]潘锦棠:《北京女大学生就业供求意向调查分析》,《北京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
[23]谭琳:《1995—2005: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230-239页。
[24]范元伟、郑继国、吴常虹:《初次就业搜寻时间的因素分析---来自上海部分高校的经验证据》,《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年第2期。
[25]张抗私、盈帅:《中国女大学生就业搜寻研究---基于63所高校的数据分析》,《中国人口科学》,2012年第1期。
[26]陈婷婷:《女大学生能找到好工作吗?---大学生择业质量性别差异的实证调查》,《教育学术月刊》,2015年第2期。
[27]李卫东:《性别、阶层背景与本科毕业生职业地位获得》,《妇女研究论丛》,2010年第3期。
[28]罗萍、苏娜:《武汉地区女大学生个体特征与就业意愿的相关分析》,《妇女研究论丛》,2000年第1期。
[29]史雯婷:《上海市女大学生就业取向调查报告》,《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第3期。
[30]雷湘竹、彭欣欣:《广西女大学生就业预期的影响因素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31]关颖:《女大学生择业价值观的性别特征》,《当代青年研究》,2010年第3期。
[32]王小波:《大学生劳动力市场入口处的性别差异与性别歧视---关于“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实证分析》,《青年研究》,2002年第9期。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G647.38
引用信息:
[1]陈婷婷.国内大学生就业性别差异研究综述[J].北京青年研究,2016,25(02):54-60.
基金信息: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1BRK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