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北京 100037,北京 100037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也由传统的节俭型向享受型转变。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一些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炫耀和攀比等非理性的消费方式对传统的勤俭节约美德形成了冲击。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传统勤俭美德教育,并对其消费观念进行正确的引导。
1,012 | 38 | 8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1]周中之.消费伦理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
[2]詹万生.传统美德教育[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
[3][美]克利福德·格尔兹.文化的解释[M],纳日碧力戈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4]王宁.消费社会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5][关]托斯丹·本德·凡勃伦.有闲阶级论[M].蔡受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6]沈杰.青年“时尚消费”现象调查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2003(2):40.
[7]艾伦·杜宁.多少算够——消费社会与地球的未来[M],毕聿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7.
[8]陈宝庭,刘金华.经济伦理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M].2001.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G641
引用信息:
[1]刘阳,周东立.传统节俭美德与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的冲突与调和[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02):33-36.
基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