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paperNew
2025, 03, v.34 3-12
新时代青年担当文化使命的意涵阐释与进路探赜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的精神富有的学理阐释与实现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4AKS01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式现代化精神富有的综合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3YJA710023); 2024年度温州市青年发展研究中心课题“返乡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动力机制与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4QN08T)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邮箱(Email):
DOI:
摘要:

文化领域是新时代青年的重要价值施展场域,文化使命是新时代青年担当的重要使命向度。新时代文化发展的时代情境、青年主体性彰显的身份特质、文化发展中青年的参与现状是青年文化使命生成的逻辑根源。新时代青年担当文化使命的实践是一种异质性的文化参与,深嵌于文化认知、文化传承、文化选择、文化建构、文化传播等文化实践维度,具体表现为对复杂文化价值理念的认知与认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多元外来文化形态的批判性借鉴、对社会主义文化创新性发展的推进、对中华民族独特文化的自信式传播。拓展青年的文化使命担当,需要重视科学理性的文化引领、传承弘扬的文化涵育、开放包容的文化实践、守正创新的文化建设、交流互鉴的文化互动对青年的积极影响,以此深化文化认知认同、重构文化精神追求、构筑文化自信心态、提升文化实践能力、展示文化形象标识。

Abstract:

The cultural field is an important field for young people in the new era to realize their values, and the cultural mission is an important mission direction for young people in the new era to take on. The context of 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the identity of young people's subjectivity, and the status quo of young people's participation in cultural development are the logical roots of the generation of young people's cultural mission. The practice of young people's cultural mission in the new era is a kind of heterogeneous cultural participation, deeply embedded in the dimensions of cultural practice such as cultural cognition, cultural inheritance, cultural selection,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cultural dissemination, which is specifically manifested in the cogni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complex cultural values and concepts,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the critical reference of diversified foreign cultural forms, and the promotion of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culture, and the confident dissemination of the unique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In order to expand the cultural mission of young people, it is necessary to emphasize the positive influence on young people of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cultural leadership, cultural cultivation of inheritance and promotion, open and inclusive cultural practice,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righteousness and innovation, and cultural interaction of exchanges and mutual understanding, so as to deepen cultural cognition and identity, reconstruct the pursuit of the cultural spirit, construct a mentality of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enhance the ability of cultural practice, and display a cultural image and logo.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333页。

(2)《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557页。

(3)邓希泉:《爱国与复兴:百年来中国青年的抱负与使命》,《人民论坛》,2022年第9期。

(4)李佳威、包大为:《新时代中国青年历史使命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指向》,《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20年第3期。

(5)石国亮:《“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8年第1期。

(6)王文:《青年学者要勇于担当时代赋予的使命》,《红旗文稿》,2016年第13期。

(7)宋健林:《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使命担当》,《思想教育研究》,2018年第1期。

(8)梁尚鹏:《新时代背景下青年创业的时代使命及推进路径》,《中国青年研究》,2018年第2期。

(9)梁尚鹏:《新时代背景下青年创业的时代使命及推进路径》,《中国青年研究》,2018年第2期。

(10)郑长忠:《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青年逻辑--兼论中国青年使命与党的青年对外工作》,《青年探索》,2024年第1期。

(11)王玉龙:《新时代青年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三重使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年第22期。

(12)刘同舫:《“第二个结合”与文化主体性的巩固》,《思想理论教育》,2024年第1期。

(1)孟宪平:《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研究方式论析》,《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年第4期。

(2)冯颜利:《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的青年参与》,《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3年第6期。

(3)范成龙:《青年大学生的文化使命与价值逻辑--以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为契机》,《当代青年研究》,2019年第3期。

(4)王维伟、薛锦:《文化自信视域下青年时代使命的实现路径》,《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年第6期。

(5)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4年版,第38页。

(6)孟宪平:《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研究方式论析》,《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年第4期。

(7)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求是》,2023年第17期。

(8)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求是》,2023年第17期。

(1)《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58页。

(2)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登录自国家统计局(https://www.stats.gov.cn/sj/pcsj/rkpc/7rp/zk/indexch.htm)。

(3)《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页。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275页。

(5)王维伟、薛锦:《文化自信视域下青年时代使命的实现路径》,《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年第6期。

(6)胡培培:《反思与建构:当代青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认同》,《宁夏社会科学》,2018年第4期。

(7)沈健平:《当代青年流行文化的嬗变与冲突》,《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8年第6期。

(8)张雪梅、吴炜生:《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的青年力量及其审思与建构》,《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3年第6期。

(9)吴珩:《青年亚文化传播对主流文化的消减及对策》,《青年记者》,2021年第14期。

(1)廖小琴、张剑宇:《新时代青年精神生活高质量发展的现代性境遇及其超越》,《青年学报》,2023年第4期。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第1189页。

(3)李佳威、包大为:《新时代中国青年历史使命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指向》,《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20年第3期。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329页。

(5)“参与”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国内外学者对其有着差异化的概括和论述,并且主张在具体实际的社会情境中理解“参与”的内涵。鉴于新时代青年担当文化使命的实际情境是文化发展领域,本文将“文化参与”界定为通过特定方式作用于文化,以满足自身文化需求及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的现实性社会活动。

(6)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4年版,第88页。

(7)《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285页。

(8)沈江平:《文化的意识形态性与意识形态的文化性》,《教学与研究》,2018年第3期。

(1)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求是》,2023年第17期。

(2)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求是》,2023年第17期。

(3)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求是》,2023年第17期。

(4)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求是》,2023年第17期。

(5)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求是》,2023年第17期。

(6)沈江平:《文化的意识形态性与意识形态的文化性》,《教学与研究》,2018年第3期。

(1)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求是》,2023年第17期。

(2)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求是》,2023年第17期。

(3)《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页。

(4)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求是》,2023年第17期。

(5)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

(1)陆卫明、邓皎昱、王文辛:《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与文化精髓的提炼及其价值》,《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

(1)《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281页。

(2)王俊秀:《社会心态:转型社会的社会心理研究》,《社会学研究》,2014年第1期。

(3)《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40页。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G122;D432.6

引用信息:

[1]张剑宇.新时代青年担当文化使命的意涵阐释与进路探赜[J].北京青年研究,2025,34(03):3-12.

基金信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的精神富有的学理阐释与实现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4AKS01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式现代化精神富有的综合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3YJA710023); 2024年度温州市青年发展研究中心课题“返乡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动力机制与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4QN08T)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检 索 高级检索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