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
在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不断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强弱日益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关键指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不断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培育优秀的文化人才。然而,当代大学生文化个性的匮乏和原创性思维的缺失导致其文化创新意识趋于薄弱,学术生产暴露出机械化和泡沫化的弊端。令人担忧的是,文化生态的恶化使部分大学生的文化消费变得庸俗,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行为产生异化。该文针对当代大学生群体,就破解大学生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异化困境提出了建设性策略。
680 | 6 | 19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1][2][5]胡锦涛:《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1-10。
[3]干越白丁:《习近平倡导“三好”传递“中国好声音”》,登录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cpc.people.com.cn/pinglun/BIG5/n/2013/0909/c241220-22858400.html.,2013-9-9。
[4]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2-11。
[6]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登录自人民网http://edu.people.com.cn/GB/12293971.html.,2010-7-29。
[7]荣跃明:《马克思哲学视域中的文化生产》,《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年第1期。
[8]李磊明、方东华:《积极扩大文化消费》,《观察与思考》,2012年第3期。
[9][10]张红六:《对科学技术异化的当代审视和解读》,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11](美)罗纳德.科斯:中国缺乏一个开放的思想市场,登录自凤凰网http://news.ifeng.com/opinion/sixiangpinglun/detail_2012_03/19/13292256_0.shtml.,2012-3-19。
[12]林金辉:《大学生的创造型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关系新探》,《高等理科教育》,1997年第3期。
[13][15]刘森林:《启蒙主义、浪漫主义与唯物史观》,《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
[14]陈何芳:《大学学术文化与大学学术生产力》,《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第12期。
[16](英)梅尔茨:《19世纪欧洲科学思想史》(第一卷),周昌忠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一版。
[17]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登录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cpc.people.com.cn/n/2013/1112/c64094-23519137.html.,2013-11-12。
[18]卢文忠、蒋洪池:《文化化人:构建和谐高校文化的真谛》,《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年第2期。
[19]裘愉萍:《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生态建设对策思考》,《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年第12期。
[20]许纪霖:《中国学术为什么做得这么烂》,《清华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G641
引用信息:
[1]江文路.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自信—大学生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异化现象研究[J].北京青年研究,2016,25(01):34-40.
基金信息:
2012年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暨新苗人才计划基金项目“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类型;特点与引导策略”(项目编号:2012R404035)的拓展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