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0 | 5 | 26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本文是两位政治学家为《布莱克维尔社会学百科全书》所撰写的词条。内容涉及现代化的含义,现代化理论的缘起、发展过程和不同流派,现代化所包含的六个维度,现代化在系统层面、个体层面和社会关系层面等三个视野中所体现出来的总性体特征,以及现代化与文化变迁、民主、人类发展和社会资本的关系。
Abstract:This article is an entry of Blackwell Encyclopedia of Sociology written by two political scientists.The contents involve the meaning of modernization,the origin,development and different genres of modernization theory,the six dimensions of modernization,and the overall characteristics reflected in system level,individual level and social relation level.The relationship of modernization with cultural change,democracy,human development and social capital are also included.
[1]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G.宾厄姆.鲍威尔:《比较政治:一个发展的研究方式》,波士顿,1966年。
[2]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西德尼.维巴:《公民文化:五个国家的政治态度和民主制》,普林斯顿: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63年。
[3]罗伯特.J.巴罗:《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一项跨国的经验研究》,剑桥: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1997年。
[4]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伦敦:赛吉出版社,1992年。
[5]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纽约:基础读物出版社,1973年。
[6]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纽约:基础读物出版社,1976年。
[7]雷纳德.宾德等(编):《政治发展中的危机与后果》,普林斯顿: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71年。
[8]埃德蒙.伯克:《对法国大革命的反思》牛津:牛津出版社,1999年[1790年]。
[9]费尔南多.亨里克.卡多索、恩佐.法累托:《拉丁美洲的依附性与发展》,伯克利:加州大学出版社,1979年。
[10]克里斯托弗.蔡斯-邓恩:《全球阵营:世界经济的结构》,剑桥(麻省):巴赛尔.布莱克威尔出版社,1989年。
[11]丹尼尔.车洛德:《20世纪的社会变迁》,纽约:哈考特.布雷斯.朱万诺维奇出版公司,1977年。
[12]丹尼尔.车洛德:《社会如何变迁》,加州千橡树:派恩.福奇出版社,1994年。
[13]让-安托尼-尼克拉斯.德卡里塔特.孔多赛:《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西港:许珀里翁出版社,1979年[1795年]。
[14]卡尔.杜伊奇:《政府的神经》,纽约:自由出版社,1963年。
[15]拉里.戴蒙德:《民主的全球化》,载罗伯特.O.斯莱德、巴里.M.舒兹和斯蒂文.R.多尔(编):《全球变迁与第三世界》,波尔多:林恩.赖纳出版社,1993年第31-69页。
[16]埃米尔.迪尔凯姆:《社会分工论》,德国法兰克福:瑟坎普出版社,1988年[1893年]。
[17]格伦.菲尔鲍:《国外和国内投资的增长效果》,《美国社会学杂志》1992年第98卷,第105-130页。
[18]理查德.弗洛里达:《创造性阶级的崛起》,纽约:基础读物出版社,2002年。
[19]安德鲁.贡德.弗兰克:《欠发达的发展》,《评论月刊》1966年9月号,第17-30页。
[20]约翰.A.哈尔:《国家与社会:比较观野中的奇迹》,载让.贝希勒、约翰.霍尔、迈克尔.曼(编):《欧洲与资本主义的兴起》,牛津:巴赛尔布莱克威尔出版社,1989年第20-38页。
[21]罗纳德.英格哈特、克里斯蒂安.威泽尔:《现代化、文化变迁与民主》,纽约:剑桥大学出版社,2005年。
[22]罗纳德.英格哈特、韦恩.E.贝克尔:《现代化、文化变革与传统价值观的持存》,《美国社会学评论》2000年第65卷(2月号),第19-51页。
[23]阿里克斯.英格尔斯、大卫.史密斯:《走向现代:六个发展中国家的个人变迁》,剑桥(麻省):哈佛大学出版社,1974年。
[24]埃里克.L.琼斯:《欧洲的奇迹:欧亚历史中的环境、经济与地缘政治》(第3版),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1985年。
[25]迪帕克.劳尔:《意想不到的后果:要素禀赋、文化和政治对于长期运行的经济绩效的影响》,剑桥(麻省):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1998年。
[26]戴维.S.兰德斯:《国家的财富与贫困:为何一些如此富而一些如此穷》纽约:W.W.诺顿出版社,1998年。
[27]丹尼尔.勒纳:《传统社会的消逝:中东的现代化》,纽约:自由出版社,1958年。
[28]西摩尔.M.李普赛特、克扬-隆.赛昂、约翰.C.托雷斯:《对于民主的社会必需品的比较分析》,《国际社会科学杂志》1993年第45卷(5月号),第155-175页。
[29]尼克拉斯.卢曼:《社会系统》,斯坦福: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95年[1984年]。
[30]托马斯.R.马尔萨斯:《人口原理精选》(重印),企鹅图书公司,1970年[1798年]。
[31]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哈蒙兹沃思:企鹅图书公司,1973年[1858年]。
[32]威廉.麦克尼尔:《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的历史》,芝加哥: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90年。
[33]巴林顿.摩尔:《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迈向现代世界进程中的领主与农夫》,波士顿:灯塔出版社,1966年。
[34]帕特里克.诺兰、吉哈德.伦斯基:《人类社会:宏观社会学导论》(第8版)纽约:迈克格雷-希尔出版公司,1999年。
[35]道格拉斯.C.诺斯:《经济史的结构与变迁》,纽约:W.W.诺顿出版公司,1981年。
[36]奥东内尔:《现代化与官僚制的权威主义:南美政治研究》,伯克利:加州大学出版社,1973年。
[37]塔尔科特.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第2版),纽约:自由出版社,1967年。
[38]罗伯特.D.普特南:《独自打保龄球:美国共同体的崩溃与复兴》,纽约:西蒙与舒斯特出版社,2000年。
[39]路希恩.佩伊、西德尼.维巴(编):《政治文化与政治发展》,普林斯顿: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63年。
[40]维基.兰道尔、罗宾.西奥巴尔德:《政治变迁与欠发达》(第2版),达拉谟:杜克大学出版社,1998年。
[41]乔治.齐美尔:《个体与自由:文选》,柏林:邓克与洪堡出版社,1984年[1908年]。
[42]亚当.斯密:《国家财富的本质与原因调查》,芝加哥: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76年[1776年]。
[43]弗迪南德.滕尼斯:《共同体与联合体》,伦敦:洛特利奇与基根.保罗出版社,1955年[1887年]。
[44]伊曼努尔.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第一卷》,纽约:学术出版社,1974年。
[45]伊曼努尔.沃勒斯坦:《现代化:愿灵魂安眠》,载刘易斯.A.科塞、奥图.N.拉森(编):《社会学中论争的用途》,纽约:自由出版社,1976年第131-135页。
[46]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纽约:查尔斯.斯克里布纳之子出版社,1958年[1904年]。
[47]迈伦.维纳(编):《现代化:增长的原动力》,纽约,1966年。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C91-09
引用信息:
[1]罗纳德·英格哈特,克里斯蒂安·威泽尔,陈晶环.何为现代化[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20(04):50-58.
基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