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8 | 6 | 120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大学生处于自我认同的关键时期,消费主义文化的渗透对大学生自我认同产生了深刻影响。大学生群体出现了被符号意义裹挟的自我认同、趋于亚文化无所适从的自我认同以及耽于外在美的自我认同。认同焦虑的消解需要疏导大学生消费行为,弱化青年群体亚文化,重塑自我消费认同观。
Abstract:College students are in a critical period of self-identity. The penetration of consumerism culture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college students' self-identity. College students have self-identity wrapped in symbolic meaning, self-identity that tends to be confused by subculture, and self-identity that is addicted to external beauty. The elimination of identity anxiety in consumption needs to guide the consumption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 weaken the subculture of youth groups, and reshape the concept of self-identity.
[1]梁丽萍:《中国人的宗教心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2页。
[2]刘辉:《认同理论》,知识产权出版社,2017年版,第104页。
[3]Valerie Steele,Paris Fashion:A Cultural History,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93.
[4](美)比尔·麦克基本:《自然的终结》,孙晓春、马树林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5页。
[5]陈昕:《救赎与消费:当代中国日常生活中的消费主义》,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51页。
[6]陈立思:《社会思潮与青年教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15页。
[7][11](法)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1页。
[8](美)道格拉斯·凯尔纳:《波德里亚:批判性的读本》,陈维振、陈明达、王峰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页。
[9]刘德寰、陈华峰、任东瑾、崔凯:《透视电商:网络购物消费者研究》,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版,第35页。
[10]《大学生太注重形象消费,没必要》,《人民日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2175476084183553)。
[12]罗婷、周治金:《网络化身对青少年身份认同构建的影响》,《中国青年研究》,2018年第1期。
[13]高修娟:《大学生身体外观管理的社会学分析》,《青年研究》,2019年第11期。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G645.5;F713.55
引用信息:
[1]李玉雪,段鑫星.大学生消费中的自我认同焦虑与消解:基于消费主义视角[J].北京青年研究,2020,29(04):22-26.
基金信息: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消费文化视角下大学生网络购物消费观研究”(项目编号:2016SJD710105)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