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2024 06 v.33 10-21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研究热点与前沿动态——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基金项目(Foundation): 2022年“广西高等学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育计划”广西中青年教师骨干计划课题“新形势下中国—东盟教育合作机制深化研究”(项目编号:3016405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邮箱(Email):
DOI:
中文作者单位:

广西民族大学;

摘要(Abstract):

自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正式提出后,相关学术成果呈大幅增长的态势。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的机构、作者、热点、前沿趋势与问题等进行探究发现,发文机构以高校为主,研究者相对分散、尚未形成密切的合作关系,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内涵、逻辑、价值、路径、机制等热点问题,并呈现出从理论探索到实践探索再到理论与实践不断深化的发展趋势。但同时,现有研究也存在着研究内容偏重宏观理论探讨、研究对象还需进一步扩大、研究视角相对单一、研究方法多以定性研究为主等问题。在未来研究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在研究内容上应注重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研究对象上应做到全覆盖,研究视角上应加强多学科与跨学科研究,研究方法上应注重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等。

关键词(KeyWords):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CiteSpace;知识图谱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牢牢把握新疆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定位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建设美丽新疆》,《人民日报》,2023年8月27日。

(2)习近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人民日报》,2021年3月6日。

(1)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 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科学学研究》,2015年第2期。

(2)陈悦、陈超美等:《引文空间分析原理与应用》,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242页。

(3)张立辉、许华峰:《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探析--以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团结教育为例》,《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5年第5期。

(4)《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2014年12月22日),登录自新华社(https://www.gov.cn/zhengce/2014-12/22/content_2795307.htm)。

(1)洪波、杨柳:《基于Cite Space的我国意识形态知识图谱分析》,《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年第1期。

(2)陈悦、陈超美等:《引文空间分析原理与应用》,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163页。

(3)孙琳:《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究--内涵要素、建构过程与培育路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年第2期。

(4)任玉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成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基于CIPP模式和知行信理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

(5)张利国:《协同理论视域下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若干思考》,《民族学刊》,2020年第2期。

(6)王鉴、刘莹:《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科学内涵》,《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

(7)狄鸿旭:《高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8期。

(8)管占龙、费艳颖:《主体间性视阈下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行动逻辑与实践路径》,《民族教育研究》,2022年第2期。

(9)张学敏、胡雪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课程:特殊价值、嵌入逻辑与实施路向》,《课程·教材·教法》,2023年第1期。

(10)张利国、郑文婧:《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育人逻辑与实践理路》,《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8期。

11徐绍文、于海波:《民族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价值向度与实践进路》,《广西民族研究》,2022年第4期。

12卞成林、罗利玉:《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向》,《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

(11)李奕霏、卞成林、王新哲:《引领、浸润、开拓: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探索与实践》,《高教论坛》,2023年第7期。

14许丹、戚兴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价值意蕴、逻辑遵循与实践路径》,《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

15 曹庆傲:《文化认同视角下铸牢大学生民族共同体意识探究》,《教育评论》,2020年第3期。

16 武显云:《跨文化视域下民族高校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民族学刊》,2021年第7期。

17 海路、王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多元主体协同:内涵、困境与路径》,《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

18 普丽春、费洋洋、赵伦娜:《民族地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基于文化传承视角》,《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

19 赵伦娜,陈立鹏:《文化传承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学术探索》,2023年第2期。

20 刘江毅、杨慧:《协同创新视域下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宜春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

21 海路、王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多元主体协同:内涵、困境与路径》,《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

22 郭锦鹏:《铸牢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研究——以全球化时代为视域》,《黑龙江民族丛刊》,2019年第5期。

23 董焱、张思颖:《网络媒体视域下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方略研究》,《国际公关》,2021年第9期。

(11)张良、苏德、杜林:《知识社会学视域下民族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逻辑层次与实践路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2期。

(12)蒲丽霞、贾友军:《新时代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理路——以边疆多民族地区为例》,《新疆社会科学》,2021年第4期。

(13)王鉴:《国家治理视角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2020年第1期。

(14)李芳:《跨境民族青少年国家认同学校教育探析——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视角》,《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

(15)万明钢:《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与民族团结教育》,《中国民族教育》,2019年第6期。

(16)胡平、徐莹、徐迩嘉:《从心理空间生产看学校教育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民族教育研究》,2020年第4期。

(17)江玲丽:《“知情意行”视角下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内容及路径》,《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21年第3期。

(18)陈辉:《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情感建构》,《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

(19)包小红、舒曼、白林千:《民族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优化路径——基于具身认知视角》,《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7期。

(20)王力椮、韩东晨:《艺术教育视角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黑龙江民族丛刊》,2021年第2期。

(21)李卫英、李文钰、海路:《德育空间视域下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黑龙江民族丛刊》,2022年第1期。

(22)许风顺、黄丛钰、周圣良:《精准育人视域下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研究》,《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

(23)王秀民、冯瑛:《“三全育人”视域下铸牢民族高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学刊》,2023年第4期。

(24)林笑夷、崔延强:《教育帮扶视角下西部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价值与路径》,《民族教育研究》,2023年第2期。

38万明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使命》,《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

39 严秀英、蔡银珠:《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育机制探索》,《贵州民族研究》,2021年第5期。

40 苏晓轶:《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常态化机制构建研究》,《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1年第5期。

41 张湖婷:《系统视角下从外语课程思政教育机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兼论课程思政教育机制的系统建设》,《贵州民族研究》,2023年第2期。

42 龙金菊:《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政治心理生成机制论析》,《民族教育研究》,2023年第8期。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G353.1;D633

引用信息:

[1]何文栋,王喜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研究热点与前沿动态——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J].北京青年研究,2024,33(06):10-21.

基金信息:

2022年“广西高等学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育计划”广西中青年教师骨干计划课题“新形势下中国—东盟教育合作机制深化研究”(项目编号:3016405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检 索 高级检索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